分类: 互联网

《浪潮之颠》读后感

终于把吴军博士所著的《浪潮之巅》读完了,由于工作太忙,读这本书的时间基本上是在上下班坐地铁的时候,平日在地铁上的单程要45分钟,是十分枯燥的时候,但这几天地铁上读这本书,45分钟却过的异常的快,每到最后一站时,都意犹未尽。

《浪潮之巅》讲述了几十年来主要是美国IT行业的发展脉络,对于各大IT公司的起起落落有了深入、全方位的描述,文字平实,非常清晰,逻辑性极强,同时对于复杂的经济现象,可以用比较简短却又生动的语言描述清楚,让人读的十分畅快,特别是对于IT企业商业的分析,非常深刻。让我有比较深刻印象的是讲述Google公司、硅谷的另一面、风险投资等几章。

从这本书,我总结出,IT企业一定要成为商业发展的推进剂才能成功,审时度势,抓住机遇,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产品和服务要帮助企业提高销售,降低成本,帮助消费者用最少的付出得到最好的生活品质(包括物质与精神),按照这个目标前进,终会达到成功目标,当然期间离不开不断创新、提升技术的推动力。

但也有几点让我觉得不是很过瘾,书中对于Web2.0的商业模式似乎也没有太多明确的意见,同时对于互联网快速发展(比如微博)这样对于中国社会发展带来深入影响(或是说政治因素是否会影响互联网商业发展)等问题并未触及,当然这些问题在中国是不太好说的。

总体来说,《浪潮之巅》确实是一本好书,推荐IT从业人员阅读!

创业之用人之困

从2010年正式走上创业之路到现在的一年多时间,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但最难的还是人员的问题,我创业的目标之一,是要打造一个优秀的团队,这个目标在我看来要比项目本身更加重要,一年多来团队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人力资源之困却依然难以解决。

准备创业和创业之初,构建团队我我想到的还是之前一起工作的部下、同事,他们之中不乏优秀的技术人才,但对于我们这个几乎是从零开始的摊子,基本没有信心,同时由于他们自身有很多现实因素所困,比如房子、孩子等等,还有就是不舍的放弃还不错的薪资福利,所以基本没有没有加入我们初创团队,这让我很痛心,其实在与他们共事时,我几乎时时刻刻都在给他们灌输创业的理念,让他们做好创业的准备,但是真是机会来的时候,或是说真要迈出这一步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做不出这个决断。在我看来事情是否能做成完全在于人,对于这件事情缺乏信心,往往是对自己缺乏信心,对这个团队缺乏信心。

好不容易找到几个人,把这个摊子支起来,但在很长时间里,这里面的大部分人都是能力不足,缺乏职业素养,更谈不上创业理念了,后来招了一个小伙子,我对他寄予厚望,因为我从他身上能依稀看到我和他同样年龄时的影子,那种对技术的如饥似渴,我着力培养他,希望他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并能在将来不远的地方超越我,但是他承受不住压力,感觉付出太多,回报太少,最终选择离开,殊不知,他在这几个月中学到的东西可能是在其他地方几年也学不到的,这些知识经验怎能用金钱来衡量,我相信他在后面的职业生涯里终会体会到我们给与这些压力的用意,到时我也很欢迎他回来。

人力缺乏,一直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从社会招聘也收到一些简历,但大多不靠普,我们对与用人标准也是一直再降低,但到现在仍能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就在前一段,我们面试到一个还不错的小伙子,薪资谈好,Offer发给他,但就要报道日的前两天,告知不来了,原因是拿到了惠普的Offer,准备去惠普了,面对这一情况,我感到非常不舒服,到不全是这个小伙子最终选择了惠普,年轻人选择跨国公司不是错误,但也不是说小公司就一文不值,小公司最终要变成大公司,而且这样能进入初创公司的机会千载难逢,将来的收益都不可估量,另一方面,我们这个创业公司起点不低,绝不是小作坊的方式,我的创业伙伴曾是全球最大软件公司中国区的CTO,我也曾经在网易、掌上灵通等上市公司里做开发和管理工作,我们立足于上海,但眼光是放在全球。

关于技术人员选择大公司还是创业小公司,范凯和冯大辉各有一篇文章,大家也可以参考:《去跨国公司还是去创业公司?》《去大公司还是去小公司工作?》

说到大公司与小公司,我还深刻的感受到大公司对于人才的掠夺,这种掠夺,导致市场上很少有优秀一些的人才,另一方面抬高了行业的薪资水平,让本来就步履维艰的创业公司雪上加霜。

最后,我希望有志投身创业的技术青年能加入我们,我会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通过共同奋斗,最终能得到一份高额的回报,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

如果你是一个技术高手,这里适合你,因为这里有更广阔的平台;如果你是一个正在探索中的技术青年,这里也适合你,因为这里有优秀的导师,职业的帮手;就算你想学习外语,这里也适合你,因为我们已有一名外籍员工:)  所有这一切都是期待你的加盟!

迫切需要Java、PHP开发工程师,联系我,Email:i@laoer.com 或 QQ:20896

星点调查

又是好久没有写博客了,原因是从今年3月份开始,我正式走上创业道路,与以前公司同时创办了一家目标是提供信息服务的公司,第一步是建立了一个在线调研平台--星点调查(StarrySurvey)。

从3月到现在,星点调查平台已经开发到2.1版,星点调查是最专业的自助在线调查平台,用户可以采用DIY的方式创建调查问卷,通过多种渠道发布给自有调查对象,快速回收数据,准确分析结果,星点调查平台可以使用在市场调查、会议活动、人力资源、产品开发、学术研究等等方面,是简单、快速、高效、准确的在线调查工具。

希望关注我的朋友,多多的使用这个系统,也推荐给自己的同事、好友,我相信这个工具一定能给您带来帮助!

创业之路不好走,我和现有团队的成员,也会不断完善这个产品,发挥我们已有的强大技术优势,关注客户需求,按照我们的思路不断发展下去。

向网易致敬

昨天网易发布了年终策划《你所未见的2009》,一组新闻图片,揭示了最真实的中国,特别是看到“童年”这个段落,真的想要流泪了。其中几幅:

没有孩子的时候,不会体会到孩子对于父母那种心里牵挂,我的孩子出生在大城市,他也许无法体会到,生活在中国贫困农村的同龄人的境遇,当他每天被追着吃饭,玩着格式各样的玩具的时候,他不会知道中国还有许多小朋友可能连饭也吃不饱,很小就跟着父母离开家乡,到陌生的城市里生活,过比别人第一等的生活…..

等宝宝长大一些,我一定也要他去了解真实的中国,感谢网易,在年终的时候给了我们震感心灵的力量。

在这里还要说一下网易,网易去年的年终主题是“无跟帖,不新闻”,当时也是引起轰动,这几年网易的新闻做的不错了,表现真实的多了,当年我在网易的时候,网易的内容还是鸡肋,好几个编辑部门都被裁了,不过后来丁磊意识到内容的重要性,重新把内容做起来了。我对网易还是很有感情,很早就开始使用网易社区,甚至我的天乙社区也是以网易社区为原型来做的,在2000年看到网易“网聚人的力量”的广告的时候,真是心潮澎湃,想一定要到网易去工作,后来真的如愿,虽然后来离开,但也绝不后悔。

互联网10年

今年早些时候写过一篇《追逐互联网的梦想》,讲10年前的往事,今天偶然逛到红袖添香,看到了红袖添香十周年庆典,忽然又让我回忆起一些事情来。

10年了,真是弹指一挥间,10年前,商都信息港开通了一个用户可以自建论坛的系统,我们这些人就在上面开了自己的论坛,红袖添香的创始人,现在红袖的CEO、盛大文学的副总孙鹏也在上面有个论坛,商都这套系统很不错,可以自己修改页面,所以论坛各式各样,各有特色,孙鹏的那个就非常漂亮,我们经常会在这些论坛流窜,一来二去大家就都认识了,后来孙鹏创建了“世纪青年”(也就是红袖添香的前身,当时红袖添香还只是世纪青年的一个子栏目),我创建了爱情工作室,当时商都信息港由于内容有限,支持我们这些个人网站把内容做起来,就专门拿出一台服务器来放我们这些网站,并在商都的首页做了推荐,我们的网站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发展,后来我网站被收购,又遭遇第一轮互联网泡沫,我没有再能坚持做下去,而孙鹏却把红袖做了下来。

2000年大概10月份,我到北京,处理我网站的事情,专门到孙鹏所在的公司找他,他当时给别人打工,也是做互联网网站,红袖在业余时间做,我记得他公司就在China.com旁边,我两个就在他公司下面的Starbucks喝了杯咖啡,当时似乎预感到了2001年即将到来的危机,而且对于将来有些迷茫,后来我到上海,他几次来上海,我们也见过几面,最近的一次也是好几年前了,那时他已经成立红袖公司,我在徐家汇请他吃上海弄堂菜,他点名要吃梅菜扣肉:),记得他对我说,不要小看Hao123这样的网站,从Hao123来红袖的用户每天有好几万,果然后来Hao123被百度收购了。

去年得知红袖添香被盛大收购,从内心为孙鹏高兴,这么多年的坚持终于有结果了,这小子要一飞冲天了。

祝福他的同时,我也要给自己打打气,10年过去了,要面对下一个10年了,对于互联网的信心没有变过,曾经没有坚持住,希望在下一个10年能坚持下来。

偶遇

昨晚我和2个朋友在人民广场附近的一个小店里吃米粉,顺便聊一聊互联网、创业方面的认识,我们这几个朋友很熟了,在一起聊天都是海阔天空的,回想我也做了10年互联网了,创业的冲动一直没有消退,我曾经写过一篇《追逐互联网的梦想》,互联网的梦想一直伴随着我。

我们聊了好一会,突然我旁边一个桌子上的女孩,对我们说,你们的关于互联网的想法怎么样了,我一惊,是一个单身一人的女孩子,可能听我们谈话好一会了,我就问她,对互联网也有兴趣吗?她表示对互联网创业很有兴趣,我就让她坐到我们这边,大家一起聊聊,女孩子挺厉害的,自己也做一个网站,我们谈了对互联网、技术、团队、创意、模式等等方面的问题,感觉蛮有意思的,她也是一个很执着的人,对于互联网充满激情,看来怀揣互联网梦想的人真的不少。

10年前我讲互联网、讲创业,在今天我依然要讲互联网、讲创业,激情永远不要退去,坚持自己的梦想。

互联网产品观

最近在网上看到caoz的文章《产品设计理念杂谈》《产品设计理念杂谈问题之Caoz的解析》,我把文章转给团队成员,让他们思考回答文章里的问题,他们的答案各不相同,看来每个人对于产品的认识是有差异的,对我所在的公司,没有产品设计人,没有产品经理,对于产品的把握很大程度上是由技术人员来决定的,所以对于技术人员,有一个大家都认同的产品观是有必要的。

综合caoz的两篇文章,我说说我对互联网产品的认识,互联网还是一个相对能够平等竞争的环境,产品是是否成功的关键,设计产品一定要以客户为中心,一切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很多人口口声声以客户为中心,但却把自己的观点认为是所有客户的观点,当然,产品设计者是产品的第一个使用者,产品是一定要满足自身的需要的,如果这个产品做出来,自己都不用,这个产品无论如何都是不成功的。

产品的服务与稳定性是第一考核目标,我的观点,哪怕功能少,业务量低,也要确保稳定性,每笔交易都要成功,不能Down机,对于客户来说,第一次不成功,第二次不成功,第三次就不来了,这对于初期的产品是致命的,如果已有相当数量的忠实用户,在推新产品的时候也需非常谨慎,从Alpha开始,逐步Beta,经过很长时间才进入正式产品,在不能保证稳定的时候决不能推向市场。

产品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绝不可能一下推出一个大而全的产品,需要不断完善功能,减少缺陷,深入再深入,一个小功能要做到极致,老用户不流失,就能产生极好的口碑,结合不同的营销策略,产品能良性的发展,通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积累下来的才是最宝贵的,也是竞争者无法超越的。

追逐互联网的梦想

离第一次上网已有10年时间了,我想还没有一样东西像互联网一样,如此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互联网带给了我梦想,并在着10年中不懈的追逐着这个梦想。

1998-2000是一波互联网浪潮的年代,99年的时候我创建了自己的网站–“爱情工作室”。

2000年,郑州,之所以在郑州,是因为周爱民(如今中国软件响当当的人物)忽悠我来做AV95互联网方面的工作,互联网在中国那时也算是刚起步,专业杀毒和互联网结合的前途也是不可限量,当时就来了AV95公司的所在地郑州,当时和爱民住在一个屋子里,几乎是晚上工作,白天休息,不得不承认,爱民兄绝对是为软件而生的,当时已经把JavaScript搞的是如火纯清,Delphi、win32更是不在话下,让我顶礼膜拜,不过爱民兄忠实的很随M$,而我后来却选择了JAVA。

在AV95时间不长,北京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就来收购“爱情工作室”,收购金额不高,并且收购之后我要继续为其工作,我想了想,这也算是一个机会,就离开了AV95,也算是开始了一段创业生活,我找来一个在网上认识的朋友–一叶飞(这家伙现在已经不知去向了),说服他和我一起做,他当时刚刚大学毕业,郑州也没什么好工作,他就和我一起开始开始了这番“事业”。

我们在友爱路租了一处房子,是顶楼,阳台正对着碧沙岗公园,很快就到了盛夏季节,中原的夏天是很热的,空气中没有一丝风,我们租的房子是两间,其中一间有空调,我们就把电脑放在这间,早上我们起来洗漱好,就坐到电脑面前了,一叶飞会打开音箱,播放MP3,我们的MP3里的歌有很多,伍佰、动力火车、唐朝、黑豹、王菲等等,歌曲从早放到晚也不会重复,我们便在音乐的伴随下开始了工作,网站开发、编辑、美工都是自己在做,中午和傍晚,我们两个就会忍受着酷暑出去吃饭,回到屋子里都是一身大汗,要在空调下猛吹,日子一天一天,很充实、也很快乐,当时并没有考虑过太多的盈利模式、网站的未来,只是为了自己的兴趣在做这些事情,当时我已经想到了将网站做成完全的社区模式,所有内容由网友发起,也曾经计划个人日记这些产品,现在看来不就是Web2.0、博客吗?

2001年随着第一波互联网泡沫的破灭,我也结束了和北京网站的合作,爱情工作室也终结了,一叶飞去了北京,由于我父母是上海人,所以我选择了上海,开始了软件、互联网的另一段生活,如今8、9年过去了,我仍然不能忘记那段日子,因为对于我,互联网的梦想从未停止过,我将永远做互联网的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