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工作

2022年度总结

今年已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的第三年,各行各业,乃至整体经济持续受到冲击。

对于上海人民,今年最深刻的记忆,一定是上半年两个月的封控生活,从3月开始,疫情快速爆发,到3月底,已是每日几千例,4月1日起,上海全域进入静态管理,我们所有人都被封在家里,这一封就是2个月,直到6月1日解封。这2个月,大人们居家办公,小朋友上网课,然后就是抢菜、团购、领物资、核酸检测,起初我对疫情并不是很担心,但随着病例数越来越多,楼栋里也出现阳性后,我也开始有些紧张,一方面是持续封控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生产生活,另一方面,今年儿子要参加中考,如果一旦被感染,进了方舱,考试势必受巨大影响,所以到后来,一家人变得格外谨慎,口罩、防护、消毒一样都不能少,还好安然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疫情对生活的影响实在太大了,真的不想再发生封控这样的情况了,谁知到了年底,疫情防控策略180°转向,完全放开了。

公司的业务也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但团队克服封控困难,完成了重点项目的研发,及时上线。今年在技术上,我主导了团队在图像方面的AI应用,大家一起研究目标检测、OCR等技术,实现了图片背景虚化、智能遮挡、证件隐私信息智能打码等多项功能,我感觉AI技术在某些方面已经较为成熟,AI应用还是要基于场景,另一方面,AI应用,还是要基于数据,如果没有积累足够的数据,很难达到效果,我们今年就是花了大量的精力进行图片数据的标注。

采用Mask R-CNN模型实现智能车牌遮挡

今年互联网行业一片萧条,无论是国内国外,听到看到最多的是裁员,我在去年总结时说过Facebook改名为Meta,标志Facebook将从一家社交公司改变成一家元宇宙公司,但人类生产生活脱实向虚,将是多么的可怕,没想到这才1年时间,Meta就大举裁员超1.1万人,约占Meta公司员工总数的13%,裁员原因不一定完全是元宇宙,但业务不能达到预期,成本高昂肯定是主要原因之一。互联网高速发展了20多年,已经成为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就像水、电、高速公路一样,已经没有增量市场了,互联网行业也逐渐回归正常,成为一个普通行业,高增长高溢价的时代结束了。未来,互联网只是工具,大家只要聚焦解决痛点、创造高质量内容、运用好平台,仍然是有机会的。

今年对我来说,还有一段独特的记忆,就是儿子的中考。按照国家政策规划,中考的分流率大概是50%,也就是只有50%左右的学生能进入高中,而另外50%的学生分流到职业教育,相信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最终能考上大学,所以中考是孩子们人生旅程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大考。这一年多来,我都在不断辅导儿子的功课,他的成绩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但是今年的疫情,对于中考还是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第一是接近3个月的网课,3-6月正是冲刺阶段,教学质量很难保证,而且考试测试太少,好在我们都在家中,可以跟踪监督,另外也少了上学放学这些时间的浪费;第二是考试延期,比往年正常的考试时间延后了约20天,至7月上旬;第三是考试科目变化,理化实验、英语听说、体育都免试了,直接满分计入总成绩。除此之外,今年还是上海中考录取制度改革后的第一年,分配到区、分配到校、统一招生的制度,也是家长、学校第一次经历,受疫情影响,原本分配到区、分配到校的面试环节也取消了,按分数高低录取,成绩公布时间也是改了又改。

中考考场

7月11日,儿子踏入考场,考试的两天,正是上海最为炎热的时候,接近40度的高温,孩子和家长都承受着炙烤,12日考试结束,除了数学科目最后的大题有点缺憾,其他科目都是正常发挥。等待出成绩的这段时间,我太太总是会担心,怕出意外,比如填错答题卡之类,而我相对平和,相信已经付出了这么长时间的努力,一定会取得一个好的结果,8月6日成绩发布,分数达到了预期,进入市重点高中没有问题了,这一年多的辅导与儿子自身的努力都值得了,9月,带着新的期望,儿子进入了高中,也开始了住校的生活。

今年继续读书,《跃迁》、《爱彼迎传》、《UNIX传奇》、《俞军产品方法论》、《产品三观》、《奈飞文化手册》、《可复制的领导力》、《张一鸣:平常人也能做非常事》、《小米创业思考》、《硅谷之火》、《AI未来进行时》,其中《小米创业思考》很值得一读,雷军详细讲述了小米的创业方法论,对创业者有指导意义。英语学习也在继续,在背单词的“扇贝网”上的打卡记录是2391天。

疫情的影响,旅游已经成了奢望,到处的核酸检查、健康码,运气不好的话还有可能被隔离,所以今年我们哪也没去。

今年我突然想明白了很多事情,人生应该活出真我,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知乎上看到一段给中年人的箴言,分享一下:

1.不要把年龄当做压力,活出真我,想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树立目标,制定计划,给人生做减法,专注执行。
2.爱自己,戒掉不良嗜好,坚持健身,保持身体活力,避免疾病缠身,尤其是心脑血管代谢等慢性病。
3.坚持学习,按照自己的目标下意识的积累知识,每天不低于1小时,有必要时候去考几个有用的证。
4.管理好情绪,保持情绪稳定,少言多听,不因心情波动折磨自己,与人争斗,做事有原则,为人不卑不亢。
5.减掉没有意义的交际,多去融入圈子,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多结识良师,少结识挚友,人性本善本恶,自私是人的本性。
6.有机会多做利他的事,不要做舔狗,也不要做铁公鸡。凡事三思而后行,学会雪中送炭,少做锦上添花的事。
7.善待自己,关爱家人,多沟通陪伴家人,该放下的放下,多感恩,多付出,那是你最后的阵地。
8.学会理财,减少娱乐支出,养成良好的财务习惯,不要轻信短平快回报,细水长流,稳定压倒一切。

2023年,工作方面希望团队更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在AI等新技术方面能深入,顺利完成各项任务。希望孩子学业能进步,为3年后的高考打好基础,希望家人健康。疫情终将结束,所有人都将过上正常的生活。

封面图片:家附近的立交桥与晚霞,拍摄于2022年7月2日中考前。

2021年度总结

2021年,全球新冠疫情仍然没有明显好转,不知何时是尽头,好在我所在公司的业务受疫情影响较小。

从新年开始,我们研发团队的所有开发小组都开始执行Scrum敏捷开发,敏捷开发体系建设完成。在完成各项产品开发任务的同时,上半年我着重研究AI技术,关注AI在业务场景的应用,和团队一起分析产品逻辑,安排团队完成了B端用户画像,与AI团队一起讨论智能推荐的模型算法,我不禁感叹,短短几年时间,智能推荐就已经从我刚接触时的协同过滤变成了如今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模型。在推进团队对APP的智能推荐进行了改造升级后,从统计数据上看,改造之后的模型推荐效果要好于之前,但智能推荐是需要持续优化、不断演进的,AI团队仍然在继续努力。下半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正式施行,国家、社会、民众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关注度空前高涨,我们的很多工作也是围绕信息安全、个人信息保护展开,为了提升信息安全等级和对个人数据的严格保护,我与团队设计并上线了新的数据加解密中心,并对重要数据加密升级保护做了规划,预计在明年完成所有重要数据加密升级。

学习用TensorFlow训练基础的Fashion-MNIST数据集

今年我一直在观察和思考互联网的发展,在去年总结时,我说过“行业互联网巨头,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垄断”,没想到今年,阿里巴巴和美团就因为垄断被处巨额罚金,看来国家也看到了互联网巨头垄断的危害,从而下决心出重拳打击,以儆效尤,估计腾讯、携程们也会瑟瑟发抖。纵观今年,各头部互联网企业的增长似乎都到了瓶颈,电商交易额、在线广告的增长都趋于平缓,完全没了以往高歌猛进的势头,加之国家打击垄断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反倒是一个个噤若寒蝉,甚至到了年底,爆出爱奇艺等多家大厂大幅裁员的消息。

平台的商业本质是流量,谁控制了流量,谁就控制了终端用户获取资讯、商品、服务的通道,接下来只要收“买路钱”就可以了,这几家头部的平台型互联网公司,始终无法下沉到具体行业中,无法真正给实体企业赋能,是因为“平台”像毒品一样让人上瘾,用最轻的资产,撬动了最高额的利润,这也是资本眼里最好的模式–“轻资产,高毛利”,互联网巨头热衷于与垄断,就是要不断的控制流量,攫取利润。去年总结时,我也说过“互联网C端流量已到瓶颈”,目前看来互联网C端流量已经见顶,格局已定,要获取新流量,就是要对现有流量进行重新分割,从存量流量池里切,成本会越来越高,这也是头部互联网企业增长趋缓的原因之一。除非互联网形态有革命性的变化(比如从PC互联网转向移动互联网),目前的流量格局不太会发生变化。Facebook在10月底改名为Meta,标志Facebook将从一家社交公司改变成一家元宇宙公司,我想Mark Zuckerberg就是在赌未来的互联网形态是VR、AR,但人类生产生活脱实向虚,将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2021年,仍然没有出现现象级的创新产品或创业公司,在互联网形态和流量格局固定的情况下,也似乎很难出现优秀的创业企业,但也不是没有机会,我还是坚持以输出优质内容为导向,优质内容的形态其实非常广泛,资讯、产品、服务都可以包装成优质内容,优质内容的制造者,根本不用担心流量来源,而是运用现有的平台。根据网络间接外部性,在平台一端用户(C端)数量足够的情况下,另一端的优质内容提供者对于平台价值的贡献远大于C端用户,所以平台对于优质内容提供者的重视程度也远远高于另一端的C端用户,这也是为什么垄断是要商户“二选一”的原因,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优质内容的提供者会选择成本低流量大的平台分发内容,通过内容变现。

今年对于有小孩的家庭来说,也出现了一个重大的变化,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即“双减”政策,随后“双减”政策落地,培训机构关门,小朋友们不用再在各个培训学校间疲于奔命,虽然我们没有给小孩报什么辅导班,但对于这个政策是赞成的。今年我儿子进入初三,明年就要中考,上海中考的淘汰率非常高,大概只有50%的小孩能上高中,所以中考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高考。从年初,也就是初二下半学期开始,我就开始抓儿子的学习,好在初中的知识我记忆比较深刻,我负责数理化,我老婆负责英语语文,在暑假的时候,我把初三上半学期的数理化三门课全部讲了一遍,初三学期开始,每天晚上和周末都要辅导他功课,和他一起做题,儿子的成绩确实有所提高,但距离考上特别好的高中还是有点差距,仍需要努力。

做儿子的习题

今年读了不少书,《谷歌和亚马逊如何做产品》、《幕后产品:打造突破式产品思维》、《成为乔布斯》、《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创新公司 皮克斯的启示》、《敏捷团队绩效考核:KPI、OKR和360度评估体系的应用与实践》、《一往无前 雷军亲述小米热血10年》、《生生不息 一个中国企业的进化与转型》、《我在小米做爆品》、《未来算法》、《能力陷阱》、《底层逻辑》、《闭环思维》,其中《成为乔布斯》从另一个侧面讲述了乔布斯的故事,让我坚定了持续打造团队、追求卓越的决心。上半年研究AI,所以阅读好了几本深度学习的技术书籍,《TensorFlow深度学习算法原理与编程实战》、《人工智能数学基础》、《机器学习实战:基于Scikit-Learn、Keras和TensorFlow》、《Python深度学习》、《TensorFlow深度学习——深入理解人工智能算法设计》、《深度学习推荐系统》,还学习了几门“极客时间”网站上的在线课程,《推荐系统三十六式》、《深度学习推荐系统实战》、《TensorFlow 2项目进阶实战》、《朱赟的技术管理课》。在背单词的“扇贝网”上的打卡记录是2085天。

读书

今年由于辅导小朋友功课的缘故,平日没怎么跑步,也就是在周末2天跑跑,但每天晚上吃的很少,体重没有明显反弹,算是保住了去年减肥的成果。

疫情一直不消停,加之小朋友学业紧张,一整年都没有出去旅游,等明年中考结束,疫情有所好转,一定带着家人好好出去玩玩。

2022年,在工作中希望达成“数据加密升级”、“微服务架构改造完成”等几个目标,提升团队整体综合素质,持续创造价值。生活中希望儿子能考上理想的高中,家人身体健康。最后还是希望疫情能早日结束,所有人都过上正常的生活。

封面图片:家里露台上的葡萄架,拍摄于2021年8月7日。

2021年的1024程序员节寄语

后天就是1024程序员节,公司在今天安排了丰富精彩的游戏活动和奖品,为大家庆祝这个节日,祝大家节日快乐!

二进制数是计算机的基本计算单位,而1024是2的10次方,用10月24日作为程序员的节日,朴实、自然,当然也带有一些不凡。

我们应该感谢这个时代,让我们可以有机会选择这个职业。我从1999年开始从事互联网技术开发,深信互联网将改变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及全球近20年的发展,都来源于科技与互联网的进步,我们也切实感受到了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工作、社交、购物、娱乐等等,我们已经离不开网络。在这20年中,互联网科技巨头、独角兽、创业公司纷纷涌现,各领风骚,对于程序员的需求也不断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于这个职业,程序员也用最低调、最踏实的一行行代码搭建起了这个科技的世界,可以说,我们在电脑上或手机上的每一次浏览、每一次点击,背后都是一个个程序员智慧与辛苦的付出。

程序员是生产力的代表,是推动社会发展最活跃的因素,但也是最容易被淘汰的群体,技术在加速进步,移动互联网时代格局已定,人工智能、5G、物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每一位程序员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我,跟上时代的脚步。

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一往无前》,讲述小米公司的十年史,小米从2010年创立,到2019年实现2000亿营收,用了9年时间成为最年轻的世界500强,而同样成为世界500强,华为用了23年、腾讯用了19年、阿里巴巴和京东都用了18年。在小米一大批技术人员财务自由的背后,是无数的压力与困难、痛苦与折磨,而最终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站在了浪潮之巅。

我们的公司是一家已经成立6年、年GMV超100亿、员工超过2000人的大公司,但依然是一个创业公司,我们仍然需要不断的拼搏进取,努力成为行业领头羊,相信我们也可以创造像小米一样的奇迹。希望每一位程序员,能把自身成长与公司发展结合起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知难而进,勇立潮头,用一行行代码书写公司与这个行业的未来。

苹果Think Different广告的最后一句是“只有疯狂到 认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 才能真正的改变世界”,而我相信“只有疯狂到 认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程序员 才能真正的改变世界”

最后,再次祝大家1024节日快乐!

2020年度总结

2020年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将是难忘的一年。

年初,新冠疫情来势汹汹,很多行业都受到冲击,对于我从事的旅游酒店行业来说,冲击尤为严重,加上无法外出,在过年期间,我就将办公室退租了,和同事在家办公。在产品上,我们开发了酒店预售,完善了会员功能,开发了微信、支付宝、百度、今日头条的多端直销小程序,但业务推广不好,产品并未得到实际的应用,也没有营收。

时间到了年中,我还是选择了去做职业经理人,加入了一家面向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公司,管理近百人的研发团队,这个行业对我来说是全新的,所以我也重新开始学习业务,熟悉系统,了解团队中的每个人,经过半年时间,我也融入了团队,并为团队制定了新的KPI,组织每周技术培训,搭建了Scrum敏捷开发体系,在年底时,主要的开发小组都已经采用Scrum进行开发了,当然写代码也没生疏,开发进度紧张的时候也会参与到编码中。

再次创业铩羽而归,让我深深的思考创业,创业这件事情大概率是要失败的,不成功的因素太多了,此次创业,产品上已经用最少的资源,实现了核心需求的功能,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业务上的支撑,产品无法推广。另外,我也深刻的感觉到,创业越来越难,第一,创业成本高,人力、市场等等成本每年都在增长,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创业越来越依赖于资本,白手起家成功真是梦想;第二,针对旅游行业来说,毛利实在太低,这并不是一个利润丰厚的行业,这个行当里的从业者真是赚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除非是有规模的平台,高额的技术投入换不回相应的利润回报,根本没有投入产出比可言;第三,行业互联网巨头,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垄断,为保证自身利润,向资源方抽血,利用大数据,对用户杀熟。在旅游行业,这几年来都没有出现革命性的创新产品,C端流量被携程、飞猪、美团几家瓜分挟持,在既有游戏规则下,也很难诞生出优秀的创业企业。

互联网C端流量已到瓶颈,但出现了一些新特性,即公域流量向私域流量转移;传统线上媒体形态向新媒体形态转移;C端消费受KOL、KOC、社交化、社区化的影响日趋明显,获客渠道也随之呈现多元化、分散化;计划性消费向随意性消费转移等等。今年受疫情影响,直播带货异常火爆,感觉商家如果不做直播带货,就要被淘汰了,但其中是否有MCN机构刷单刷流量,商家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目前实物商品的直播带货的闭环已经基本完善,但对于旅游酒店这类线下有时效的服务类的产品,完善的闭环还未形成,如果说旅游酒店行业创新还存在机会的话,我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另一方面,我认为在任何时期,内容都是有生命力的,这点我体会非常深,做互联网这么多年,我觉得做的最好的还是1999-2000年期间做的个人网站,是通过内容聚集了一大批忠实的用户,20年时间,内容的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文字到图片再到视频,从中央化产生内容到UGC,从PC端到移动端,但内容的本质没有变化,优质的内容总是受追捧的,踏实的产出优质的内容,将内容转化成流量最终变现,也是另一个创业的机会。

今年读了几本书,吴军博士的《全球科技通史》、《态度》、《格局》、《信息传》,由于再次带团队做敏捷,所以又读了《敏捷软件开发:Scrum实践指南》、《敏捷软件开发:用户故事实战》、《敏捷转型,打造VUCA时代的高效能组织》、《精益产品开发原则、方法、实践》,还有管理类的《OKR工作法》、《技术领导力》等;

今年我还是做了一件成功的事情,就是减肥,我曾在2016年的一篇Blog里说道,自己要坚持减肥,但这么几年来,在减肥这件事情上一直没做到,也没坚持下来。体重超标会引发很多健康问题,而且我发现这世界上优秀的人基本没有胖子,成功人士在身材保持方面的自律同样是极度的严苛,所以从今年9月份开始,我下定决心减肥,每周至少5天跑步,每次跑4公里加1公里快走,周末时还会增加HIIT运动,同时控制饮食,每天晚上吃的很少,还是以蔬菜为主,几个月基本没有吃过大餐、甜食和饮料,终于到12月底,我的体重从8月最高接近87kg降到了75kg左右,体脂率从27.5%将到了23%左右,肚子是明显下去了,虽然还有些超标,但相信随着减肥的继续进行,身体状况会越来越好。其实任何困难的事情,是要认真坚持,都是可以做到的。

前2年创业,英语的学习有些中断,今年我继续了英语的学习,目前在扇贝网上的打卡记录是1752天,后续会增加更多阅读和听力的训练。

由于疫情的原因,今年没有出国旅游,只是在8月份的时候,带着家人去了趟浙江绍兴,参观了一下鲁迅故居,让儿子看了语文课本中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难过而又难忘的2020年就让它过去吧,2021年,在工作上希望能把目前的这支团队带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公司输出更有价值的东西,在生活上希望家人健康,孩子学业进步,希望疫情能尽快结束,让大家过上正常的生活。

图片:杭州西湖,拍摄于2020年8月16日。

创业日记-写给年轻人

时隔5年,我再次踏上创业之旅,站在充满机遇、挑战和困难的创业之路的起点,在这个时刻我想对年轻人说几句。

我已经不再年轻,我很羡慕90后的年轻人,这次创业也想找一些年轻人加入,新一代的年轻人,有想法,有个性,对于新事物、新技术的理解和接受度都要快,他们充满活力和创意,不太拘泥于常规。

前一段时间,一个以前的同事邀请我去参加他们在浦东软件园举办的一个德州扑克的活动,通过德州扑克的教学,为大家提供一个社交的机会,参加的人有创业者有投资人等等,参加这次活动的大多是年轻人,里面有一半在做区块链,而且不少人有过创业经历或正在创业,我突然感觉到,在张江这个地方,创业创新的活力就要比浦西好很多,这些年轻人充满激情,为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或梦想在奋斗。

而反过来看另一部分90后,在外面的世界里都在谈论区块链、AI人工智能、创新创业的时候,这部分人还在为房子、车子纠结,固守着自己的舒适区,在20几岁的年龄思考4、50岁需要考虑的事情,总会把稳定、风险放在嘴边。

年轻人最大的资本就是年轻,不怕失败,就算失败,有的是时间可以再来,“那些从一开始就选择放弃的人,他不会失败,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失败了,失败并不可怕,害怕失败才真正可怕”,我还想说另一句话:“人生充满风险,但最大的风险,是不敢冒风险。”年轻人在年轻的时候,应该不顾一切的选择一次,选择梦想或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亦或是选择一个能给你梦想的领路人。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当我们老了抱着儿孙玩耍时讲不出自己当年的故事。人生更大的悲哀,在于当我们濒临死亡是,有太多的事情还没去做,有太多的体验还没体验到。而创业,就是一种最大限度扩展你生命体验的生活方式。”–《创业36条军规》

如果你是一个有梦想、敢创造,也热爱互联网、技术和旅游的年轻人,非常欢迎你加入我们的创业团队。

关于帛荷科技,上海帛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从事旅游分销系统研发、技术咨询的互联网技术企业。团队核心成员,均来自于中国最大的旅游酒店集团和知名互联网公司,并拥有10年以上酒店、旅游分销以及旅行社行业经验,成功打造过旅游酒店行业CRS(中央预订系统)、CRM会员、移动APP、大数据智能推荐等多个系统应用。

帛荷科技致力于打造先进的旅游S2B分销系统,为旅游行业供应端和分销端创造价值,让旅游分销更简单。

再见锦江

大约2006年11月的时候,我加入了锦江德尔互动这家公司,这家公司还有个名字就是HUBS1,当时是锦江和美国德尔的合资公司,做的事情是为锦江搭建酒店中央预订系统(CRS)。我之所以加入这家公司,是我以前公司的上级Tiger在这里做技术总监,而我当时刚从掌上灵通出来,想创业但没太明确的方向,Tiger说反正你也没事,这个公司刚成立时间不长,而且技术相对薄弱,你过来做架构师,把技术好好整一下,当时我29岁,做互联网也已经有7年了,经历过1999-2000的第一波互联网浪潮,也经过了网易和掌上灵通的历练,技术正是纯熟的时候,虽然在掌上灵通我已经是研发经理,而到这边一个人也不管,但我觉得做技术还是比较纯粹,所以没太犹豫就加入了这家公司。

我之前的经历都是纯互联网公司,和传统行业离的比较远,而这家公司却是一个以传统酒店业务为核心的技术公司,进入这公司后我就开始学习业务,同时开始了解技术体系,说实话这家公司的技术也确实薄弱,很多事情都是从头开始。我刚进公司就发生一件事,当时负责IT运维的经理对在Linux下装Qmail头疼不已,可能是之前都是用Windows系统的缘故,而对我从2000年开始玩Linux的人来说没什么难度,1天时间就把Qmail搞定了,运维经理瞬间喜笑颜开。

HUBS1最早的系统是买的Genares(目前已被Sabre收购),基于这套系统开始运营,Genares系统给我们最大的作用就是标准,是国际上通行的酒店分销业务标准,当时Genares就跑在一台Linux服务器上,MySQL的数据库。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参考这套标准,研发自己的CRS系统,我们选择J2EE技术体系和Oracle数据库,内部系统代号叫FOG,也就是Future Of GDS。2006年到2007年Java技术体系比现在简单,但Spring、Struts、Hibernate或iBATIS已经在被使用,而对于我,除了Spring、Struts、Hibernate/iBATIS,我要搭建的是一套SOA架构的系统,SOA在当时技术领域也是刚开始流行,而我也并非为用而用,是要做到真正意义的系统分层和前后分离,我们采用了SOAP协议的Web Service,逐渐将应用服务化。到2009年的时候,Restful的服务开始出现,我们将一些服务开始进行Restful化,用简单的HTTP协议和Json数据格式,服务慢慢轻量化。

酒店数据具有三维性,即除了价格库存之外,还有一个时间纬度,由此引发数据量的大量增长,为了应对数据挑战,我进行了数据库表分区,在应用层面引入MQ、Memcached等提高性能。底层应用方面,公司的所有Linux服务器基本都是我安装配置的,包括内核优化、防火墙、应用服务器、负载均衡、Oracle等等,有时候对着SecureCRT就是一整天,我基本上可以顶一个SA和半个DBA。服务器装好后,和运维的同事一起搬到机房,亲手放上机柜插上网线。

随着研发的深入,我对酒店业务也不断的学习与理解,从酒店、房型、计划,到AIR,再到RateCode规则、衍生价,潜移默化中业务思想逐步融入架构中。

从2007年到2009年,FOG经过了3个大版本的升级,终于完成了SOA的体系化建设,一张完整的架构图成型。FOG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成为锦江的CRS系统,命名为JREZ。我对这个系统太熟悉了,几乎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有时针对故障,几分钟内就能判断出问题出在哪里。我在这3年多里几乎没有休过年假,半夜被电话叫醒,起来解决问题也时有发生,节假日出去也是带着笔记本电脑和上网卡,可以随时解决问题。


(2007年在HUBS1)

2008年汶川地震,Tiger以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奔赴震区,抗震救灾,但回来后没多久就辞职了,团队还是要正常运转,很多时候大家遇到事情就来和我商量,等到2009年的时候,公司决定让我来做技术总监,我开始带着这个40多人的团队继续前行。

2009年下半年,FOG已经成型,接下来只要继续演进就行了,这时候我曾经在掌上灵通时的领导来找我,想让我和他一起创业,创业是我一直的愿望,所以在2010年初,我选择去创业。

2010-2013年,我经历了艰难的3年创业,这3年中,技术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一个是云计算,一个是移动化。在HUBS1时我还未对操作系统做虚拟化,但到了2012年已经基本上开始使用云服务了,不要再自己买服务器,也不要自己安装操作系统了。移动方面,我开始用Objective-C写iOS程序,并把应用上架到App Store。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势不可挡的到来了。

2010年的下半年,HUBS1的副总裁包总找我,说准备筹办锦江电商,他将出任CEO,问我愿不愿来负责技术团队,我当时创业刚刚开始,确实无法加入,但我对包总说,锦江成立电商,整合资源,面向在线,是个好事,有任何技术上的问题需要我的,我一定会帮忙。后来我参加了电商的选型评审会,电商将采用毕博+Oracle做咨询顾问,构建业务和技术体系。

2013年5月份的时候,我从创业公司离开,一方面反思创业,一方面在寻找新的方向,包总知道我创业结束,就和我说,还是希望大家能一起共事,我对锦江了解,而且电商当时的CIO超群要去创业,我可以来接手技术团队。出于对包总的信任,以及对锦江酒店这套体系的了解,我决定加入锦江电商,负责信息技术。

锦江电商的技术基础非常好,软件方面,采用了Oracle的整套应用体系,硬件方面,采用了刀片服务器、硬件负载均衡、独立存储等高性能设备,并基于虚拟化技术构建了私有云,在研发方面,由ThoughtWorks培训并搭建了整套Scrum敏捷研发体系,系统应用也都是面向服务的Restful架构,总的来说,整个技术的起点很高。

我2013年7月入职,整个下半年,我都在熟悉这个体系,了解每个开发人员,与超群做好衔接。电商的技术团队分四块,即网站平台、会员、移动和IT基础运维。网站平台团队一方面负责锦江官网开发,另一方面也是提供各业务的基础服务,会员团队负责Oracle Siebel CRM的开发运行和BI,移动团队负责“锦江旅行家”APP研发,IT基础运维团队负责服务器、网络、数据库的运维。网站平台、移动、IT运维对我都没太多难度,Scrum敏捷开发我在创业的时候也已经实践过,对我稍有挑战的是Siebel,Siebel是强大的CRM工具,我们也只用到了Siebel的部分模块,Siebel管理着上千万的会员数据,并基于各业务线的交易数据,为会员计算积分,Siebel的积分引擎非常强大,几乎可以满足各维度的积分规则。经过半年时间的熟悉,我已经对整套体系有了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2014年,除了进行各业务条线的开发,我着手建立大数据团队,其实在2013年底的时候,我和超群就开始调研大数据,14年春节过后超群离职,组建大数据团队的事情,只有我来执行了。会员团队本身就有BI的职能,他们也是大数据的积极推进者,所以我们的大数据团队就是基于会员团队来组建,技术上采用Hadoop+Spark的组合,在业务方面,我给大数据团队提出了三个方向,1、促进营销;2、提升用户体验;3、为管理提供工具,具体来说,促进营销是通过大数据让营销更精准,提升用户体验是通过大数据为用户画像,并把信息反馈回前端系统,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为管理提供工具是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形成数据面板、预测和收益管理等类型的工具。到2014年底,大数据团队完成了第一版的智能推荐,做到了在锦江旅游网站上向用户智能推荐旅游产品,并为会员打上了100多个标签,后续还完成了EDM的智能推荐,即发给每个用户的EDM内容是不同的。


(2014年8月,上海市长杨雄考察调研锦江,电商会员团队准备大数据成果演示)

移动团队负责锦江旅行家APP的整体开发和运营,这个模式激发出了移动团队的活力,同时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下,在2013年APP发展迅速,但锦江旅行家APP一直面临一个问题,就是锦江之星有独立的APP,并通过其自有渠道推广,锦江之星APP的体量要比锦江旅行家APP大很多,两个APP在市场上会有一种莫名的“竞争”关系,对用户也会有困扰,所以在2014年,锦江旅行家APP就改版为锦江礼享APP了(锦江礼享是锦江会员俱乐部的名称),突出会员的性质,在市场上与锦江之星APP有所差异化。改版之后的APP,产量仍然没有特别明显的提高,我深知移动的重要性,但移动之路还是很艰难。

2015年是最考验的一年,也是最辛苦的一年。电商虽然管理着锦江会员,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锦江之星也有一套会员数据,为了保证会员数据的一致性,我们和锦江之星一直采用会员数据双向同步的方式,但数据同步会出现很多问题,大量的运维工作因此而生,在双方的推动下,决定将锦江之星的会员数据全部合并到电商的Siebel系统,以后由Siebel统一提供会员系统及服务,同时将锦江之星官网也合并进入锦江官网,并开发锦江都城品牌的APP,这三个项目都由我来牵头,并计划在年中时上线。这三个项目同时进行,并且互相关联,特别对于会员,要满足锦江之星原有所有业务的需求,而且就在这个时候,负责会员的研发经理怀孕休产假,我只能承担所有的事情。会员整合的难度要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我只能面对一个个出现的问题去解决,不断的和锦江之星的各个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整个团队也是不停的加班,我极度紧张,出现血压高,无法入睡,半夜去医院的情况。项目上线后,有部分系统仍然不稳定,出现故障后恢复时间长,影响锦江之星正常业务操作,我们的压力极大,但也只能坚持,排查问题,寻找原因。到下半年,整个系统逐步稳定起来,各种问题都在减少,锦江的会员数据终于统一,并在业务上实现了锦江统一的大会员体系,锦江官网也包含了高星级和经济型各酒店品牌的预订,以及锦江旅游、租车、会员等业务,锦江都城APP可以覆盖锦江之星APP的所有功能,为以后APP整和做好了准备。2015年整个团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留下来的人都成为了团队的骨干,并且他们都会怀念这段时光,虽然辛苦,但每个人都感觉到了自身快速的提高。

(2015年整合项目时周末加班)


(庆祝项目上线的蛋糕–“同志们辛苦啦!”)

2016年的发生了太多变化,先是公司内部调整,把产品部门从业务部门划出来,形成一个比较独立的部门,这个改变起到了不错的效果,但为了平衡,大数据团队转到了业务部门。移动团队一直是我最重点培养的团队,上半年我和移动团队策划了一个活动,就是从PC端向移动端倒流,整个活动持续2个月,效果非常明显,移动端的产量逐渐超过PC端,但整个互联网的环境是PC逐渐萎缩的,移动虽然有潜力,但电商能发挥的太有限。

在2015年整合项目的时候,我逐渐感觉到Oracle的这套技术体系过“重”,非常不灵活,所以就开始寻找能让技术体系变“轻”而且能自动化的解决方案,非常巧遇到了一支从Google出来的创业团队,做基于Kubernetes的Docker集群,我们就选择了这个技术方向,并将超过95%的应用,都迁移到了Kubernetes的Docker集群上,整个开发及运维管理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应用发布时间从之前的小时级提高到了分钟级,而且发布都是自动化的。就在最近的2018年3月,Kubernetes 1.10的官方发布稿里,我们锦江电商的Kubernetes应用实践与华为的内部IT应用一起被写为案例。


(Kubernetes 1.10版本2018年3月官方发布稿)

接下来,集团决定成立WeHotel,即先合并电商和HUBS1两个公司,之后是逐步和铂涛互联网合并,公司领导以及组织结构都发生了巨变。我们也接到一个任务,就是将原来锦江之星APP、锦江礼享APP、锦江都城APP整合成为一个锦江旅行APP,APP的开发就由我们的移动团队来完成,其实我们整个团队一直有这样的愿望,希望能做一款代表锦江品牌的APP,为此,我们已经积累了多年。在APP开发的同时,我安排基础架构组和酒店开发组,重写了酒店搜索引擎,着重性能优化,Kubernetes的使用,可以使后端服务伸缩部署,灵活对应流量的变化,我给IT运维的要求是APP服务端接口要达到500QPS以上的处理能力。经过4个月的不懈努力,一款覆盖锦江23个品牌,约5000家酒店,百余个旅游产品的全新APP–锦江旅行,在2016年12月10日正式上线,并在接下来的1年多时间里,稳定运行。这款APP汇集了我们整个团队所有人的心血、努力和这么多年来的梦想。


(集团报介绍锦江旅行APP上线的专版)

在2016年下半年,随着整合的深入,公司决定将锦江的会员和铂涛的会员合并,为此我带着会员团队,深入调研两个会员系统,基于2015年会员整合的经验,制定了完整的会员整合方案和实施步骤,但公司的决定是将锦江的会员合并入铂涛,这也就意味着电商的会员团队即将解散,Siebel系统将被停用,虽然大家都不情愿,但还是配合顺利将会员数据迁移到了铂涛,一个亿级数量的会员俱乐部形成。

2017年,公司安排我不再管理酒店、会员、移动的技术团队,让我负责旅游业务,我带着一个20人左右的团队,重新开始,构建全新的旅游自由行产品Saas平台,4月立项,6月上线,7月试运行,8月正式投入生产,到2017年底,已经可以使锦江旅游国内自由行部的日常事务与业务拓展的工作比例从7:3转变为3:7,系统的使用使他们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拓展业务,锦江旅游还计划在2018年基于我们的系统促进他们更大的业务转型。

时间到了2018年,我突然感觉到心力的疲惫,几个公司整合带来的文化冲突,以及我们曾经推崇的价值观,在一点点的消失殆尽,我想我需要离开了。

回望在锦江系工作的前前后后8年时间,我在技术上主导或参与了CRS、网站、会员、移动、大数据、旅游的一些列系统建设,也看到了这个中国最大的酒店旅游集团的变化。但对于我,比系统建设更重要的,是对于人的培养,一批优秀的技术人员在磨练中成长,逐渐的成为了可以独当一面的栋梁之才。


(长乐路400号5楼的走廊)

很怀念和大家一起奋斗的日子,很怀念通宵加班后看到的上海的早晨,很怀念一直支持我的同事、兄弟、姐妹,大家后会有期。

2017年度总结

又是在不知不觉中到了年底,今年的总结我想用一些关键词来表达。

角色转换,新年伊始,我就从一个技术管理者转变成一个综合业务管理者,负责旅游业务中心,除了技术研发,需要管理产品和运营,从只需要思考技术问题,转变为除了要思考技术问题还需要思考商业问题,而且商业问题会更重要,我对于这种角色转变到没有什么不适应,这源于我曾经的创业经历,在做创业公司合伙人的时候,已经熟悉于从公司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所以我更愿意用创业公司的方式来运作这样一个团队,对此相对应的,是管理的团队人数从8、90人,降到了20人,但这20人的结构也更加接近一个创业公司的组织结构。到下半年,我已经完全理解了业务运作模式、资金流向、商业模式等等,同时看到了旅游行业中仍存在的机会。

产品,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最重要的是初步构建了一套旅游自由行B2B Saas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将自由行产品的供应端与分销端联系在一起,为旅行社提供了互联网+的在线工具,使他们提高业务运作效率,减少人力投入,并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业务拓展上。同时我们在APP上线了多个单项旅行产品,包括门票、机票以及度假精选等多个板块。

技术,由于角色的转变,今年在技术上没有太多的进步,虽然也在见缝插针的与研发团队一起写写代码,但并没有学习太多的新技术,在推进新技术运用方面也阻力重重。这一年来AI人工智能可以说是大红大紫,AI的核心技术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热度不减,相关专业人才在市场上被疯抢。一方面我也在学习和了解相关的技术,另一方面在思考AI在行业中的运用场景,但并没有想的太清晰,AI可以说是打开未来世界的金钥匙,如何掌握这把钥匙,让人越来越焦虑。

学习,今年4月份的时候被Seton Hall University的Stillman商学院录取,开始了为期2年的MBA学习,读MBA,一方面是学习充电,更深入的学习工商管理,另一方面是结识更多的朋友,了解更多的领域。

读书,今年读的书有《文明之光》第4册,《大学之路》、《智能时代:大数据与智能革命重新定义未来》、《互联网下半场》、《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技术简史》、《分水岭:看清中国科技和互联网未来五年的趋势》、《颠覆者:周鸿祎自传》、《人工智能(李开复谈AI如何重塑个人、商业与社会的未来图谱)》、《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中国企业2008-2018》、《大败局》等,除了一直喜欢的吴军博士的著作,吴晓波的《腾讯传》里面讲述的很多故事让我回想起我曾经经历过的互联网年代。

英语,英语的学习仍然在持续,在扇贝网上的打卡记录已达到1494天,学习将仍然会持续下去。

旅行,今年全家有2次出国旅游的经历,一次是在年初时去了一趟冲绳,冲绳很小,可玩的地方不多,但日本人的整洁在本土之外也依旧保持。在年中暑假的时候,我们去了美国,度过了13天的美国西部自驾之旅,从旧金山到洛杉矶,去了一直向往的硅谷,美国之行印象深刻,我为此还专门写了一篇游记攻略–《2017美西自驾游》。

健康,今年的体质不太好,有好几次感冒,而且在9、10月份的时候还得了一次肺炎,健康还是最重要的事情,以后一定要注意饮食,更多的锻炼身体。

展望2018,希望能更深入的进入旅游行业,并在业务上有所突破。

2016年度总结

日子过得好快,一转眼到了年底,又到了该总结一下的时候了。

2016年是充满变化的一年,有些变化完全出乎意料,面对这样的变化,我也只能“拥抱”。

过完年到4月份,公司业务线的划分出现了变化,最大的变化是产品部门从业务部门划出,变成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形成业务、产品、研发三格局的结构,这样的结构比较符合互联网运作的方式,所以这个改变还是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2015年总结的时候我说过2016年要在移动产品上发力,在4、5月份的时候,我和移动团队策划了一个活动,就是从PC Web端转化用户到移动端,活动在6月上线,为期2个月,效果非常理想,2个月的时间,移动的订单数量就逐渐超过PC端,与去年同期订单数相比,出现了成几倍的增长,在活动的后期,随着进入行业的旺季,出现了移动和PC订单同增的势头,订单总量是逐步走高的,而且活动结束后移动端的产量也比之前高了很多,说明用户有所留存,由此看出,移动仍然有很大空间,但我们的平台实在太小了,能给我们的空间也太有限,我们移动产品的未来在哪里呢?

就在这个时候公司情况“风云突变”,集团决定我们公司要和集团内的另一家公司合并,新公司的CEO、组织结构都变了,这个变化来的实在太突然,完全没有准备,面对这样的改变,整个团队表现的还比较稳定,虽然我和团队都有很多纠结,但还是在逐步适应的过程中继续前行,其实我也想了很多,最后我告诉整个团队,选择做正确的事情,什么是正确的事,就是对用户有价值的事情,我们不会为了小团队利益做一些最终损害用户利益的事情。

随着公司的逐步整合,我们也接到了新任务,新公司决定将原来分散的多个移动应用整合成一个APP,这个APP的产品研发任务就落到了我们团队上,其实我们整个团队一直有这样的愿望,希望能做一款代表整个集团品牌的APP,为此,我们已经积累了多年。经过4个月左右的不懈努力,一款覆盖集团23个品牌,约5000家酒店,百余个旅游产品的全新APP在12月10日正式上线,这款APP汇集了我们整个团队所有人的心血、努力和这么多年来的梦想。

大浪淘沙,凤凰涅槃,这支团队与我3年多前刚刚接手时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过3年多我不厌其烦的叮嘱、不断的历练、大大小小的战役(特别是2015年的大仗),这支团队已经逐渐具有了不屈的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勇气,面对压力,更多的表现出一种从容和自信,虽然距离我理想中的“梦幻团队”还有很大的差距,但他们已经开始从平凡走向优秀了。

技术方面,今年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2015年总结的时候提到的Docker尝试,在2016年取得了突破,在与合作伙伴–才云科技的共同努力下(才云是为数不多的几个靠谱的合作伙伴之一),我们将95%以上的应用Docker化,并迁移到了基于Kubernetes的Docker集群上,在国内使用Kubernetes的企业还较少,在旅游行业中,我们肯定是第一家,Kubernetes和Docker的运用,使整个开发及运维管理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应用发布时间从之前的小时级提高到了分钟级,应用发布逐步下放到开发团队,大多数时候,开发人员只要在Jenkins里点一下,几分钟内应用就发布完成了。与此同时,我们在新的项目中逐步使用Git作为代码仓库,在前端应用中使用React,在Redis/Codis、Elasticsearch优化方面都取得不少进步,而且2016一整年,应用系统都非常稳定,没有出现过大的故障。

个人技能方面,由于公司使用Kubernetes的Docker集群,所以我也开始研究Docker,并迅速喜欢上了这项技术,以前我装一些软件都是自己在Linux下用源码编译,连yum或apt都不用,自从有了Docker,我要测试一些软件,就直接去Docker Hub上找相应的镜像,拉下来直接运行就好了,包括实际或测试用到的GitLab、Nexus、RabbitMQ、Kafka、Postgresql等等,后来我发现一些Docker镜像里面的软件版本较低或功能有局限,干脆把Dockerfile git出来改一下或重写一个Dockerfile,再Build成我需要的镜像。

在7、8月份的时候,我开始研究微服务架构,从而研究Spring Cloud,感觉Spring Cloud的资料还是相对零散,我就写了一个Spring Cloud微服务框架的Demo,放在了GitHub上,微服务架构与Docker是绝配,简直珠联壁合。我在团队中推行React,其实是希望将来能在移动应用里使用React Native,React Native在年初就开始跟踪了,10、11月的时候,我研究了一段时间的React Native,在模拟器里实现了一些应用场景,React Native发展太快,每两周就有一个新版本,整个社区也非常活跃,国内腾讯、阿里都已在移动应用里使用React Native,这是一项有前景的移动开发技术。今年我还干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5月份的时候,魏则西事件爆发,一向鄙视百度的我,突然感觉到使用自由的互联网是多么重要,而且是要让家人朋友不能被百度之流蒙蔽,所以我开始研究如何让家人也能方便的使用自由互联网,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家里的路由器上实现“科学上网”,但一般的路由器是不会有这样的功能的,我开始了解OpenWrt,OpenWrt也是Linux,很多智能路由器的操作系统都是用OpenWrt改的,测试了几款路由器并刷入OpenWrt,最开始我通过路由器VPN出去,但我发现VPN虽然连上了,但很多网站还是打不开,推测是DNS污染比较严重,后来我还是选择了Shadowsocks,在路由器上实现了“科学上网”,家人只要接入这个路由器,就可以访问自由的互联网了。

今年继续读书,读的书有《硅谷之谜》、《文明之光》3册、《分享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新经济方案》、《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刘强东自述:我的经营模式》、《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Google:未来之镜(全球创新巨头真正的工作、思索与规划)》,在这些书里,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吴军博士的《硅谷之谜》里讲到的,在硅谷,哪怕是一个很小的公司,其研发的产品也是面向全球用户,所以在硅谷,诞生出了像Google、Facebook这样的伟大企业,而对比我们,我们何时才能有这样的眼界和气概呢?

英语的学习也在继续,在扇贝网上的打卡记录已超过1100天,在今年打卡1000天的时候,我还写过一篇《1000天的感悟》,我相信我仍然会继续坚持下去。

最后说说生活吧,年初的时候,一家人去了趟日本东京,东京之行给我老婆极大的触动,东京的蓝天,干净的街道,发达的商业,行色匆匆但极讲礼貌的行人,这与她在国内看到的情况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我也在思考,但始终无法将彬彬有礼的日本人和南京大屠杀的刽子手联系在一起,也许是日本人太注重规则与秩序,一旦没有约束,人性的丑恶就展示无疑了。年中的时候一家人和我父母,一起坐了一趟邮轮–海洋量子号,邮轮确实适合一家人共同出游,不用费心思。

在充满变化的2016年,还是要感谢一直支持我的团队和爱我的家人,对于2017年,仍然会面对太多的变化,追寻内心、做好自我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