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互联网

2022年度总结

今年已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的第三年,各行各业,乃至整体经济持续受到冲击。

对于上海人民,今年最深刻的记忆,一定是上半年两个月的封控生活,从3月开始,疫情快速爆发,到3月底,已是每日几千例,4月1日起,上海全域进入静态管理,我们所有人都被封在家里,这一封就是2个月,直到6月1日解封。这2个月,大人们居家办公,小朋友上网课,然后就是抢菜、团购、领物资、核酸检测,起初我对疫情并不是很担心,但随着病例数越来越多,楼栋里也出现阳性后,我也开始有些紧张,一方面是持续封控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生产生活,另一方面,今年儿子要参加中考,如果一旦被感染,进了方舱,考试势必受巨大影响,所以到后来,一家人变得格外谨慎,口罩、防护、消毒一样都不能少,还好安然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疫情对生活的影响实在太大了,真的不想再发生封控这样的情况了,谁知到了年底,疫情防控策略180°转向,完全放开了。

公司的业务也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但团队克服封控困难,完成了重点项目的研发,及时上线。今年在技术上,我主导了团队在图像方面的AI应用,大家一起研究目标检测、OCR等技术,实现了图片背景虚化、智能遮挡、证件隐私信息智能打码等多项功能,我感觉AI技术在某些方面已经较为成熟,AI应用还是要基于场景,另一方面,AI应用,还是要基于数据,如果没有积累足够的数据,很难达到效果,我们今年就是花了大量的精力进行图片数据的标注。

采用Mask R-CNN模型实现智能车牌遮挡

今年互联网行业一片萧条,无论是国内国外,听到看到最多的是裁员,我在去年总结时说过Facebook改名为Meta,标志Facebook将从一家社交公司改变成一家元宇宙公司,但人类生产生活脱实向虚,将是多么的可怕,没想到这才1年时间,Meta就大举裁员超1.1万人,约占Meta公司员工总数的13%,裁员原因不一定完全是元宇宙,但业务不能达到预期,成本高昂肯定是主要原因之一。互联网高速发展了20多年,已经成为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就像水、电、高速公路一样,已经没有增量市场了,互联网行业也逐渐回归正常,成为一个普通行业,高增长高溢价的时代结束了。未来,互联网只是工具,大家只要聚焦解决痛点、创造高质量内容、运用好平台,仍然是有机会的。

今年对我来说,还有一段独特的记忆,就是儿子的中考。按照国家政策规划,中考的分流率大概是50%,也就是只有50%左右的学生能进入高中,而另外50%的学生分流到职业教育,相信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最终能考上大学,所以中考是孩子们人生旅程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大考。这一年多来,我都在不断辅导儿子的功课,他的成绩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但是今年的疫情,对于中考还是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第一是接近3个月的网课,3-6月正是冲刺阶段,教学质量很难保证,而且考试测试太少,好在我们都在家中,可以跟踪监督,另外也少了上学放学这些时间的浪费;第二是考试延期,比往年正常的考试时间延后了约20天,至7月上旬;第三是考试科目变化,理化实验、英语听说、体育都免试了,直接满分计入总成绩。除此之外,今年还是上海中考录取制度改革后的第一年,分配到区、分配到校、统一招生的制度,也是家长、学校第一次经历,受疫情影响,原本分配到区、分配到校的面试环节也取消了,按分数高低录取,成绩公布时间也是改了又改。

中考考场

7月11日,儿子踏入考场,考试的两天,正是上海最为炎热的时候,接近40度的高温,孩子和家长都承受着炙烤,12日考试结束,除了数学科目最后的大题有点缺憾,其他科目都是正常发挥。等待出成绩的这段时间,我太太总是会担心,怕出意外,比如填错答题卡之类,而我相对平和,相信已经付出了这么长时间的努力,一定会取得一个好的结果,8月6日成绩发布,分数达到了预期,进入市重点高中没有问题了,这一年多的辅导与儿子自身的努力都值得了,9月,带着新的期望,儿子进入了高中,也开始了住校的生活。

今年继续读书,《跃迁》、《爱彼迎传》、《UNIX传奇》、《俞军产品方法论》、《产品三观》、《奈飞文化手册》、《可复制的领导力》、《张一鸣:平常人也能做非常事》、《小米创业思考》、《硅谷之火》、《AI未来进行时》,其中《小米创业思考》很值得一读,雷军详细讲述了小米的创业方法论,对创业者有指导意义。英语学习也在继续,在背单词的“扇贝网”上的打卡记录是2391天。

疫情的影响,旅游已经成了奢望,到处的核酸检查、健康码,运气不好的话还有可能被隔离,所以今年我们哪也没去。

今年我突然想明白了很多事情,人生应该活出真我,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知乎上看到一段给中年人的箴言,分享一下:

1.不要把年龄当做压力,活出真我,想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树立目标,制定计划,给人生做减法,专注执行。
2.爱自己,戒掉不良嗜好,坚持健身,保持身体活力,避免疾病缠身,尤其是心脑血管代谢等慢性病。
3.坚持学习,按照自己的目标下意识的积累知识,每天不低于1小时,有必要时候去考几个有用的证。
4.管理好情绪,保持情绪稳定,少言多听,不因心情波动折磨自己,与人争斗,做事有原则,为人不卑不亢。
5.减掉没有意义的交际,多去融入圈子,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多结识良师,少结识挚友,人性本善本恶,自私是人的本性。
6.有机会多做利他的事,不要做舔狗,也不要做铁公鸡。凡事三思而后行,学会雪中送炭,少做锦上添花的事。
7.善待自己,关爱家人,多沟通陪伴家人,该放下的放下,多感恩,多付出,那是你最后的阵地。
8.学会理财,减少娱乐支出,养成良好的财务习惯,不要轻信短平快回报,细水长流,稳定压倒一切。

2023年,工作方面希望团队更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在AI等新技术方面能深入,顺利完成各项任务。希望孩子学业能进步,为3年后的高考打好基础,希望家人健康。疫情终将结束,所有人都将过上正常的生活。

封面图片:家附近的立交桥与晚霞,拍摄于2022年7月2日中考前。

2021年度总结

2021年,全球新冠疫情仍然没有明显好转,不知何时是尽头,好在我所在公司的业务受疫情影响较小。

从新年开始,我们研发团队的所有开发小组都开始执行Scrum敏捷开发,敏捷开发体系建设完成。在完成各项产品开发任务的同时,上半年我着重研究AI技术,关注AI在业务场景的应用,和团队一起分析产品逻辑,安排团队完成了B端用户画像,与AI团队一起讨论智能推荐的模型算法,我不禁感叹,短短几年时间,智能推荐就已经从我刚接触时的协同过滤变成了如今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模型。在推进团队对APP的智能推荐进行了改造升级后,从统计数据上看,改造之后的模型推荐效果要好于之前,但智能推荐是需要持续优化、不断演进的,AI团队仍然在继续努力。下半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正式施行,国家、社会、民众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关注度空前高涨,我们的很多工作也是围绕信息安全、个人信息保护展开,为了提升信息安全等级和对个人数据的严格保护,我与团队设计并上线了新的数据加解密中心,并对重要数据加密升级保护做了规划,预计在明年完成所有重要数据加密升级。

学习用TensorFlow训练基础的Fashion-MNIST数据集

今年我一直在观察和思考互联网的发展,在去年总结时,我说过“行业互联网巨头,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垄断”,没想到今年,阿里巴巴和美团就因为垄断被处巨额罚金,看来国家也看到了互联网巨头垄断的危害,从而下决心出重拳打击,以儆效尤,估计腾讯、携程们也会瑟瑟发抖。纵观今年,各头部互联网企业的增长似乎都到了瓶颈,电商交易额、在线广告的增长都趋于平缓,完全没了以往高歌猛进的势头,加之国家打击垄断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反倒是一个个噤若寒蝉,甚至到了年底,爆出爱奇艺等多家大厂大幅裁员的消息。

平台的商业本质是流量,谁控制了流量,谁就控制了终端用户获取资讯、商品、服务的通道,接下来只要收“买路钱”就可以了,这几家头部的平台型互联网公司,始终无法下沉到具体行业中,无法真正给实体企业赋能,是因为“平台”像毒品一样让人上瘾,用最轻的资产,撬动了最高额的利润,这也是资本眼里最好的模式–“轻资产,高毛利”,互联网巨头热衷于与垄断,就是要不断的控制流量,攫取利润。去年总结时,我也说过“互联网C端流量已到瓶颈”,目前看来互联网C端流量已经见顶,格局已定,要获取新流量,就是要对现有流量进行重新分割,从存量流量池里切,成本会越来越高,这也是头部互联网企业增长趋缓的原因之一。除非互联网形态有革命性的变化(比如从PC互联网转向移动互联网),目前的流量格局不太会发生变化。Facebook在10月底改名为Meta,标志Facebook将从一家社交公司改变成一家元宇宙公司,我想Mark Zuckerberg就是在赌未来的互联网形态是VR、AR,但人类生产生活脱实向虚,将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2021年,仍然没有出现现象级的创新产品或创业公司,在互联网形态和流量格局固定的情况下,也似乎很难出现优秀的创业企业,但也不是没有机会,我还是坚持以输出优质内容为导向,优质内容的形态其实非常广泛,资讯、产品、服务都可以包装成优质内容,优质内容的制造者,根本不用担心流量来源,而是运用现有的平台。根据网络间接外部性,在平台一端用户(C端)数量足够的情况下,另一端的优质内容提供者对于平台价值的贡献远大于C端用户,所以平台对于优质内容提供者的重视程度也远远高于另一端的C端用户,这也是为什么垄断是要商户“二选一”的原因,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优质内容的提供者会选择成本低流量大的平台分发内容,通过内容变现。

今年对于有小孩的家庭来说,也出现了一个重大的变化,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即“双减”政策,随后“双减”政策落地,培训机构关门,小朋友们不用再在各个培训学校间疲于奔命,虽然我们没有给小孩报什么辅导班,但对于这个政策是赞成的。今年我儿子进入初三,明年就要中考,上海中考的淘汰率非常高,大概只有50%的小孩能上高中,所以中考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高考。从年初,也就是初二下半学期开始,我就开始抓儿子的学习,好在初中的知识我记忆比较深刻,我负责数理化,我老婆负责英语语文,在暑假的时候,我把初三上半学期的数理化三门课全部讲了一遍,初三学期开始,每天晚上和周末都要辅导他功课,和他一起做题,儿子的成绩确实有所提高,但距离考上特别好的高中还是有点差距,仍需要努力。

做儿子的习题

今年读了不少书,《谷歌和亚马逊如何做产品》、《幕后产品:打造突破式产品思维》、《成为乔布斯》、《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创新公司 皮克斯的启示》、《敏捷团队绩效考核:KPI、OKR和360度评估体系的应用与实践》、《一往无前 雷军亲述小米热血10年》、《生生不息 一个中国企业的进化与转型》、《我在小米做爆品》、《未来算法》、《能力陷阱》、《底层逻辑》、《闭环思维》,其中《成为乔布斯》从另一个侧面讲述了乔布斯的故事,让我坚定了持续打造团队、追求卓越的决心。上半年研究AI,所以阅读好了几本深度学习的技术书籍,《TensorFlow深度学习算法原理与编程实战》、《人工智能数学基础》、《机器学习实战:基于Scikit-Learn、Keras和TensorFlow》、《Python深度学习》、《TensorFlow深度学习——深入理解人工智能算法设计》、《深度学习推荐系统》,还学习了几门“极客时间”网站上的在线课程,《推荐系统三十六式》、《深度学习推荐系统实战》、《TensorFlow 2项目进阶实战》、《朱赟的技术管理课》。在背单词的“扇贝网”上的打卡记录是2085天。

读书

今年由于辅导小朋友功课的缘故,平日没怎么跑步,也就是在周末2天跑跑,但每天晚上吃的很少,体重没有明显反弹,算是保住了去年减肥的成果。

疫情一直不消停,加之小朋友学业紧张,一整年都没有出去旅游,等明年中考结束,疫情有所好转,一定带着家人好好出去玩玩。

2022年,在工作中希望达成“数据加密升级”、“微服务架构改造完成”等几个目标,提升团队整体综合素质,持续创造价值。生活中希望儿子能考上理想的高中,家人身体健康。最后还是希望疫情能早日结束,所有人都过上正常的生活。

封面图片:家里露台上的葡萄架,拍摄于2021年8月7日。

2021年的1024程序员节寄语

后天就是1024程序员节,公司在今天安排了丰富精彩的游戏活动和奖品,为大家庆祝这个节日,祝大家节日快乐!

二进制数是计算机的基本计算单位,而1024是2的10次方,用10月24日作为程序员的节日,朴实、自然,当然也带有一些不凡。

我们应该感谢这个时代,让我们可以有机会选择这个职业。我从1999年开始从事互联网技术开发,深信互联网将改变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及全球近20年的发展,都来源于科技与互联网的进步,我们也切实感受到了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工作、社交、购物、娱乐等等,我们已经离不开网络。在这20年中,互联网科技巨头、独角兽、创业公司纷纷涌现,各领风骚,对于程序员的需求也不断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于这个职业,程序员也用最低调、最踏实的一行行代码搭建起了这个科技的世界,可以说,我们在电脑上或手机上的每一次浏览、每一次点击,背后都是一个个程序员智慧与辛苦的付出。

程序员是生产力的代表,是推动社会发展最活跃的因素,但也是最容易被淘汰的群体,技术在加速进步,移动互联网时代格局已定,人工智能、5G、物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每一位程序员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我,跟上时代的脚步。

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一往无前》,讲述小米公司的十年史,小米从2010年创立,到2019年实现2000亿营收,用了9年时间成为最年轻的世界500强,而同样成为世界500强,华为用了23年、腾讯用了19年、阿里巴巴和京东都用了18年。在小米一大批技术人员财务自由的背后,是无数的压力与困难、痛苦与折磨,而最终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站在了浪潮之巅。

我们的公司是一家已经成立6年、年GMV超100亿、员工超过2000人的大公司,但依然是一个创业公司,我们仍然需要不断的拼搏进取,努力成为行业领头羊,相信我们也可以创造像小米一样的奇迹。希望每一位程序员,能把自身成长与公司发展结合起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知难而进,勇立潮头,用一行行代码书写公司与这个行业的未来。

苹果Think Different广告的最后一句是“只有疯狂到 认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 才能真正的改变世界”,而我相信“只有疯狂到 认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程序员 才能真正的改变世界”

最后,再次祝大家1024节日快乐!

防盗报警器

搬到新家之后,老婆在淘宝上买了一个防盗报警器,加上运费才140多块,当时我也没当回事,偷懒没装,后来接到一个莫名其妙的电话,说是电信的,知道我家的地址,问我的宽带是否测过速度而且不达标,要上门来检查,我觉得不对劲,就挂了电话,后来询问10000号,根本没这事情,估计是诈骗电话,这让我警惕起来,这个报警器有必要安装上了。

仔细研究了一下说明书,又看了它提供的安装视频,发现这140多块的东西还真的很强大,我们买的这个组合包含了主机、警笛、遥控器2个,门磁1个,红外探头1个等,门磁和红外探头在有人闯入时会触发报警(测试下来灵敏度还是可以的),120分贝的警笛,估计能让上下左右的邻居都听到,小毛贼要仓皇逃窜了,这个报警器还有另一个更有用的功能,它的主机可以连接家里的电话,当触发警报后,可以对外拨号,你可以设置多组电话号码,你可以在第一时间接到报警电话,在电话上你还能远程操作,比如关闭警笛、监听现场声音等等,你还可以录一段音,说明你的地址,报警电话直接设置为物业或是公安局。外出时锁好门,在门外通过遥控器布防,回家进门前先撤防。

这个报警器还有几十个设置选项,很多功能完全超出我的预期,是我根本想不到的,之前看过一篇文章–《周鸿祎谈产品》,里面有一段讲“体验一定要超出预期的才叫体验”,我想这款报警器确实给用户了一个很好的体验,在淘宝上这款报警器一个月卖出几千件,销量也是很好的说明。回头想想,我们做互联网产品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是否把一个产品做到了极致,知否解决了用户的一个实际问题,是否给用户超出预期的体验?

—-分割线—-

现在用Mac的同学越来越多了,在Mac上我尝试使用了很多新浪微博的App(我都找原生的App,不用AIR的),感觉都不太理想,后来使用了Miao,https://beyondcow.com/miao/,可以说这是Mac下最好的一款新浪微博的App,没有之一,它的售价在官网上是¥24,在App Store上是¥25,我觉得这个钱完全值得花,建议在它官网上购买,Miao的更新速度非常快,有时甚至会1日几更新,我遇到了BUG或问题直接和作者联系,他很快就能改好并发布,这个做软件的态度值得称赞。

—-分割线—-

上次的调查《关于阿里巴巴战略投资新浪微博》收到的回复不多,结果如下

你怎么看阿里巴巴战略投资新浪微博
看好,双赢局面(25%)
不看好,又一个雅虎中国(0%)
看不出,需要时间检验(75%)

阿里巴巴战略投资新浪微博是否能打压腾讯微信
能(0%)
不能(25%)
两者好像没有关系(75%)

看来阿里+新浪微博的组合还要时间来验证,至于是否对微信产生威胁,也需要观察。

今日调查《关于饮用水》,欢迎各位参与,结果下次公布。

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共帐号:“Laoer杂谈”,搜索微信号:laoertalk,或扫描页面右侧的二维码
新浪微博:@laoer
Twitter:@laoer

《浪潮之颠》读后感

终于把吴军博士所著的《浪潮之巅》读完了,由于工作太忙,读这本书的时间基本上是在上下班坐地铁的时候,平日在地铁上的单程要45分钟,是十分枯燥的时候,但这几天地铁上读这本书,45分钟却过的异常的快,每到最后一站时,都意犹未尽。

《浪潮之巅》讲述了几十年来主要是美国IT行业的发展脉络,对于各大IT公司的起起落落有了深入、全方位的描述,文字平实,非常清晰,逻辑性极强,同时对于复杂的经济现象,可以用比较简短却又生动的语言描述清楚,让人读的十分畅快,特别是对于IT企业商业的分析,非常深刻。让我有比较深刻印象的是讲述Google公司、硅谷的另一面、风险投资等几章。

从这本书,我总结出,IT企业一定要成为商业发展的推进剂才能成功,审时度势,抓住机遇,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产品和服务要帮助企业提高销售,降低成本,帮助消费者用最少的付出得到最好的生活品质(包括物质与精神),按照这个目标前进,终会达到成功目标,当然期间离不开不断创新、提升技术的推动力。

但也有几点让我觉得不是很过瘾,书中对于Web2.0的商业模式似乎也没有太多明确的意见,同时对于互联网快速发展(比如微博)这样对于中国社会发展带来深入影响(或是说政治因素是否会影响互联网商业发展)等问题并未触及,当然这些问题在中国是不太好说的。

总体来说,《浪潮之巅》确实是一本好书,推荐IT从业人员阅读!

向网易致敬

昨天网易发布了年终策划《你所未见的2009》,一组新闻图片,揭示了最真实的中国,特别是看到“童年”这个段落,真的想要流泪了。其中几幅:

没有孩子的时候,不会体会到孩子对于父母那种心里牵挂,我的孩子出生在大城市,他也许无法体会到,生活在中国贫困农村的同龄人的境遇,当他每天被追着吃饭,玩着格式各样的玩具的时候,他不会知道中国还有许多小朋友可能连饭也吃不饱,很小就跟着父母离开家乡,到陌生的城市里生活,过比别人第一等的生活…..

等宝宝长大一些,我一定也要他去了解真实的中国,感谢网易,在年终的时候给了我们震感心灵的力量。

在这里还要说一下网易,网易去年的年终主题是“无跟帖,不新闻”,当时也是引起轰动,这几年网易的新闻做的不错了,表现真实的多了,当年我在网易的时候,网易的内容还是鸡肋,好几个编辑部门都被裁了,不过后来丁磊意识到内容的重要性,重新把内容做起来了。我对网易还是很有感情,很早就开始使用网易社区,甚至我的天乙社区也是以网易社区为原型来做的,在2000年看到网易“网聚人的力量”的广告的时候,真是心潮澎湃,想一定要到网易去工作,后来真的如愿,虽然后来离开,但也绝不后悔。

互联网10年

今年早些时候写过一篇《追逐互联网的梦想》,讲10年前的往事,今天偶然逛到红袖添香,看到了红袖添香十周年庆典,忽然又让我回忆起一些事情来。

10年了,真是弹指一挥间,10年前,商都信息港开通了一个用户可以自建论坛的系统,我们这些人就在上面开了自己的论坛,红袖添香的创始人,现在红袖的CEO、盛大文学的副总孙鹏也在上面有个论坛,商都这套系统很不错,可以自己修改页面,所以论坛各式各样,各有特色,孙鹏的那个就非常漂亮,我们经常会在这些论坛流窜,一来二去大家就都认识了,后来孙鹏创建了“世纪青年”(也就是红袖添香的前身,当时红袖添香还只是世纪青年的一个子栏目),我创建了爱情工作室,当时商都信息港由于内容有限,支持我们这些个人网站把内容做起来,就专门拿出一台服务器来放我们这些网站,并在商都的首页做了推荐,我们的网站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发展,后来我网站被收购,又遭遇第一轮互联网泡沫,我没有再能坚持做下去,而孙鹏却把红袖做了下来。

2000年大概10月份,我到北京,处理我网站的事情,专门到孙鹏所在的公司找他,他当时给别人打工,也是做互联网网站,红袖在业余时间做,我记得他公司就在China.com旁边,我两个就在他公司下面的Starbucks喝了杯咖啡,当时似乎预感到了2001年即将到来的危机,而且对于将来有些迷茫,后来我到上海,他几次来上海,我们也见过几面,最近的一次也是好几年前了,那时他已经成立红袖公司,我在徐家汇请他吃上海弄堂菜,他点名要吃梅菜扣肉:),记得他对我说,不要小看Hao123这样的网站,从Hao123来红袖的用户每天有好几万,果然后来Hao123被百度收购了。

去年得知红袖添香被盛大收购,从内心为孙鹏高兴,这么多年的坚持终于有结果了,这小子要一飞冲天了。

祝福他的同时,我也要给自己打打气,10年过去了,要面对下一个10年了,对于互联网的信心没有变过,曾经没有坚持住,希望在下一个10年能坚持下来。

互联网产品观

最近在网上看到caoz的文章《产品设计理念杂谈》《产品设计理念杂谈问题之Caoz的解析》,我把文章转给团队成员,让他们思考回答文章里的问题,他们的答案各不相同,看来每个人对于产品的认识是有差异的,对我所在的公司,没有产品设计人,没有产品经理,对于产品的把握很大程度上是由技术人员来决定的,所以对于技术人员,有一个大家都认同的产品观是有必要的。

综合caoz的两篇文章,我说说我对互联网产品的认识,互联网还是一个相对能够平等竞争的环境,产品是是否成功的关键,设计产品一定要以客户为中心,一切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很多人口口声声以客户为中心,但却把自己的观点认为是所有客户的观点,当然,产品设计者是产品的第一个使用者,产品是一定要满足自身的需要的,如果这个产品做出来,自己都不用,这个产品无论如何都是不成功的。

产品的服务与稳定性是第一考核目标,我的观点,哪怕功能少,业务量低,也要确保稳定性,每笔交易都要成功,不能Down机,对于客户来说,第一次不成功,第二次不成功,第三次就不来了,这对于初期的产品是致命的,如果已有相当数量的忠实用户,在推新产品的时候也需非常谨慎,从Alpha开始,逐步Beta,经过很长时间才进入正式产品,在不能保证稳定的时候决不能推向市场。

产品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绝不可能一下推出一个大而全的产品,需要不断完善功能,减少缺陷,深入再深入,一个小功能要做到极致,老用户不流失,就能产生极好的口碑,结合不同的营销策略,产品能良性的发展,通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积累下来的才是最宝贵的,也是竞争者无法超越的。

追逐互联网的梦想

离第一次上网已有10年时间了,我想还没有一样东西像互联网一样,如此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互联网带给了我梦想,并在着10年中不懈的追逐着这个梦想。

1998-2000是一波互联网浪潮的年代,99年的时候我创建了自己的网站–“爱情工作室”。

2000年,郑州,之所以在郑州,是因为周爱民(如今中国软件响当当的人物)忽悠我来做AV95互联网方面的工作,互联网在中国那时也算是刚起步,专业杀毒和互联网结合的前途也是不可限量,当时就来了AV95公司的所在地郑州,当时和爱民住在一个屋子里,几乎是晚上工作,白天休息,不得不承认,爱民兄绝对是为软件而生的,当时已经把JavaScript搞的是如火纯清,Delphi、win32更是不在话下,让我顶礼膜拜,不过爱民兄忠实的很随M$,而我后来却选择了JAVA。

在AV95时间不长,北京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就来收购“爱情工作室”,收购金额不高,并且收购之后我要继续为其工作,我想了想,这也算是一个机会,就离开了AV95,也算是开始了一段创业生活,我找来一个在网上认识的朋友–一叶飞(这家伙现在已经不知去向了),说服他和我一起做,他当时刚刚大学毕业,郑州也没什么好工作,他就和我一起开始开始了这番“事业”。

我们在友爱路租了一处房子,是顶楼,阳台正对着碧沙岗公园,很快就到了盛夏季节,中原的夏天是很热的,空气中没有一丝风,我们租的房子是两间,其中一间有空调,我们就把电脑放在这间,早上我们起来洗漱好,就坐到电脑面前了,一叶飞会打开音箱,播放MP3,我们的MP3里的歌有很多,伍佰、动力火车、唐朝、黑豹、王菲等等,歌曲从早放到晚也不会重复,我们便在音乐的伴随下开始了工作,网站开发、编辑、美工都是自己在做,中午和傍晚,我们两个就会忍受着酷暑出去吃饭,回到屋子里都是一身大汗,要在空调下猛吹,日子一天一天,很充实、也很快乐,当时并没有考虑过太多的盈利模式、网站的未来,只是为了自己的兴趣在做这些事情,当时我已经想到了将网站做成完全的社区模式,所有内容由网友发起,也曾经计划个人日记这些产品,现在看来不就是Web2.0、博客吗?

2001年随着第一波互联网泡沫的破灭,我也结束了和北京网站的合作,爱情工作室也终结了,一叶飞去了北京,由于我父母是上海人,所以我选择了上海,开始了软件、互联网的另一段生活,如今8、9年过去了,我仍然不能忘记那段日子,因为对于我,互联网的梦想从未停止过,我将永远做互联网的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