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创业

2022年度总结

今年已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的第三年,各行各业,乃至整体经济持续受到冲击。

对于上海人民,今年最深刻的记忆,一定是上半年两个月的封控生活,从3月开始,疫情快速爆发,到3月底,已是每日几千例,4月1日起,上海全域进入静态管理,我们所有人都被封在家里,这一封就是2个月,直到6月1日解封。这2个月,大人们居家办公,小朋友上网课,然后就是抢菜、团购、领物资、核酸检测,起初我对疫情并不是很担心,但随着病例数越来越多,楼栋里也出现阳性后,我也开始有些紧张,一方面是持续封控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生产生活,另一方面,今年儿子要参加中考,如果一旦被感染,进了方舱,考试势必受巨大影响,所以到后来,一家人变得格外谨慎,口罩、防护、消毒一样都不能少,还好安然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疫情对生活的影响实在太大了,真的不想再发生封控这样的情况了,谁知到了年底,疫情防控策略180°转向,完全放开了。

公司的业务也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但团队克服封控困难,完成了重点项目的研发,及时上线。今年在技术上,我主导了团队在图像方面的AI应用,大家一起研究目标检测、OCR等技术,实现了图片背景虚化、智能遮挡、证件隐私信息智能打码等多项功能,我感觉AI技术在某些方面已经较为成熟,AI应用还是要基于场景,另一方面,AI应用,还是要基于数据,如果没有积累足够的数据,很难达到效果,我们今年就是花了大量的精力进行图片数据的标注。

采用Mask R-CNN模型实现智能车牌遮挡

今年互联网行业一片萧条,无论是国内国外,听到看到最多的是裁员,我在去年总结时说过Facebook改名为Meta,标志Facebook将从一家社交公司改变成一家元宇宙公司,但人类生产生活脱实向虚,将是多么的可怕,没想到这才1年时间,Meta就大举裁员超1.1万人,约占Meta公司员工总数的13%,裁员原因不一定完全是元宇宙,但业务不能达到预期,成本高昂肯定是主要原因之一。互联网高速发展了20多年,已经成为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就像水、电、高速公路一样,已经没有增量市场了,互联网行业也逐渐回归正常,成为一个普通行业,高增长高溢价的时代结束了。未来,互联网只是工具,大家只要聚焦解决痛点、创造高质量内容、运用好平台,仍然是有机会的。

今年对我来说,还有一段独特的记忆,就是儿子的中考。按照国家政策规划,中考的分流率大概是50%,也就是只有50%左右的学生能进入高中,而另外50%的学生分流到职业教育,相信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最终能考上大学,所以中考是孩子们人生旅程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大考。这一年多来,我都在不断辅导儿子的功课,他的成绩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但是今年的疫情,对于中考还是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第一是接近3个月的网课,3-6月正是冲刺阶段,教学质量很难保证,而且考试测试太少,好在我们都在家中,可以跟踪监督,另外也少了上学放学这些时间的浪费;第二是考试延期,比往年正常的考试时间延后了约20天,至7月上旬;第三是考试科目变化,理化实验、英语听说、体育都免试了,直接满分计入总成绩。除此之外,今年还是上海中考录取制度改革后的第一年,分配到区、分配到校、统一招生的制度,也是家长、学校第一次经历,受疫情影响,原本分配到区、分配到校的面试环节也取消了,按分数高低录取,成绩公布时间也是改了又改。

中考考场

7月11日,儿子踏入考场,考试的两天,正是上海最为炎热的时候,接近40度的高温,孩子和家长都承受着炙烤,12日考试结束,除了数学科目最后的大题有点缺憾,其他科目都是正常发挥。等待出成绩的这段时间,我太太总是会担心,怕出意外,比如填错答题卡之类,而我相对平和,相信已经付出了这么长时间的努力,一定会取得一个好的结果,8月6日成绩发布,分数达到了预期,进入市重点高中没有问题了,这一年多的辅导与儿子自身的努力都值得了,9月,带着新的期望,儿子进入了高中,也开始了住校的生活。

今年继续读书,《跃迁》、《爱彼迎传》、《UNIX传奇》、《俞军产品方法论》、《产品三观》、《奈飞文化手册》、《可复制的领导力》、《张一鸣:平常人也能做非常事》、《小米创业思考》、《硅谷之火》、《AI未来进行时》,其中《小米创业思考》很值得一读,雷军详细讲述了小米的创业方法论,对创业者有指导意义。英语学习也在继续,在背单词的“扇贝网”上的打卡记录是2391天。

疫情的影响,旅游已经成了奢望,到处的核酸检查、健康码,运气不好的话还有可能被隔离,所以今年我们哪也没去。

今年我突然想明白了很多事情,人生应该活出真我,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知乎上看到一段给中年人的箴言,分享一下:

1.不要把年龄当做压力,活出真我,想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树立目标,制定计划,给人生做减法,专注执行。
2.爱自己,戒掉不良嗜好,坚持健身,保持身体活力,避免疾病缠身,尤其是心脑血管代谢等慢性病。
3.坚持学习,按照自己的目标下意识的积累知识,每天不低于1小时,有必要时候去考几个有用的证。
4.管理好情绪,保持情绪稳定,少言多听,不因心情波动折磨自己,与人争斗,做事有原则,为人不卑不亢。
5.减掉没有意义的交际,多去融入圈子,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多结识良师,少结识挚友,人性本善本恶,自私是人的本性。
6.有机会多做利他的事,不要做舔狗,也不要做铁公鸡。凡事三思而后行,学会雪中送炭,少做锦上添花的事。
7.善待自己,关爱家人,多沟通陪伴家人,该放下的放下,多感恩,多付出,那是你最后的阵地。
8.学会理财,减少娱乐支出,养成良好的财务习惯,不要轻信短平快回报,细水长流,稳定压倒一切。

2023年,工作方面希望团队更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在AI等新技术方面能深入,顺利完成各项任务。希望孩子学业能进步,为3年后的高考打好基础,希望家人健康。疫情终将结束,所有人都将过上正常的生活。

封面图片:家附近的立交桥与晚霞,拍摄于2022年7月2日中考前。

2021年度总结

2021年,全球新冠疫情仍然没有明显好转,不知何时是尽头,好在我所在公司的业务受疫情影响较小。

从新年开始,我们研发团队的所有开发小组都开始执行Scrum敏捷开发,敏捷开发体系建设完成。在完成各项产品开发任务的同时,上半年我着重研究AI技术,关注AI在业务场景的应用,和团队一起分析产品逻辑,安排团队完成了B端用户画像,与AI团队一起讨论智能推荐的模型算法,我不禁感叹,短短几年时间,智能推荐就已经从我刚接触时的协同过滤变成了如今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模型。在推进团队对APP的智能推荐进行了改造升级后,从统计数据上看,改造之后的模型推荐效果要好于之前,但智能推荐是需要持续优化、不断演进的,AI团队仍然在继续努力。下半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正式施行,国家、社会、民众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关注度空前高涨,我们的很多工作也是围绕信息安全、个人信息保护展开,为了提升信息安全等级和对个人数据的严格保护,我与团队设计并上线了新的数据加解密中心,并对重要数据加密升级保护做了规划,预计在明年完成所有重要数据加密升级。

学习用TensorFlow训练基础的Fashion-MNIST数据集

今年我一直在观察和思考互联网的发展,在去年总结时,我说过“行业互联网巨头,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垄断”,没想到今年,阿里巴巴和美团就因为垄断被处巨额罚金,看来国家也看到了互联网巨头垄断的危害,从而下决心出重拳打击,以儆效尤,估计腾讯、携程们也会瑟瑟发抖。纵观今年,各头部互联网企业的增长似乎都到了瓶颈,电商交易额、在线广告的增长都趋于平缓,完全没了以往高歌猛进的势头,加之国家打击垄断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反倒是一个个噤若寒蝉,甚至到了年底,爆出爱奇艺等多家大厂大幅裁员的消息。

平台的商业本质是流量,谁控制了流量,谁就控制了终端用户获取资讯、商品、服务的通道,接下来只要收“买路钱”就可以了,这几家头部的平台型互联网公司,始终无法下沉到具体行业中,无法真正给实体企业赋能,是因为“平台”像毒品一样让人上瘾,用最轻的资产,撬动了最高额的利润,这也是资本眼里最好的模式–“轻资产,高毛利”,互联网巨头热衷于与垄断,就是要不断的控制流量,攫取利润。去年总结时,我也说过“互联网C端流量已到瓶颈”,目前看来互联网C端流量已经见顶,格局已定,要获取新流量,就是要对现有流量进行重新分割,从存量流量池里切,成本会越来越高,这也是头部互联网企业增长趋缓的原因之一。除非互联网形态有革命性的变化(比如从PC互联网转向移动互联网),目前的流量格局不太会发生变化。Facebook在10月底改名为Meta,标志Facebook将从一家社交公司改变成一家元宇宙公司,我想Mark Zuckerberg就是在赌未来的互联网形态是VR、AR,但人类生产生活脱实向虚,将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2021年,仍然没有出现现象级的创新产品或创业公司,在互联网形态和流量格局固定的情况下,也似乎很难出现优秀的创业企业,但也不是没有机会,我还是坚持以输出优质内容为导向,优质内容的形态其实非常广泛,资讯、产品、服务都可以包装成优质内容,优质内容的制造者,根本不用担心流量来源,而是运用现有的平台。根据网络间接外部性,在平台一端用户(C端)数量足够的情况下,另一端的优质内容提供者对于平台价值的贡献远大于C端用户,所以平台对于优质内容提供者的重视程度也远远高于另一端的C端用户,这也是为什么垄断是要商户“二选一”的原因,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优质内容的提供者会选择成本低流量大的平台分发内容,通过内容变现。

今年对于有小孩的家庭来说,也出现了一个重大的变化,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即“双减”政策,随后“双减”政策落地,培训机构关门,小朋友们不用再在各个培训学校间疲于奔命,虽然我们没有给小孩报什么辅导班,但对于这个政策是赞成的。今年我儿子进入初三,明年就要中考,上海中考的淘汰率非常高,大概只有50%的小孩能上高中,所以中考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高考。从年初,也就是初二下半学期开始,我就开始抓儿子的学习,好在初中的知识我记忆比较深刻,我负责数理化,我老婆负责英语语文,在暑假的时候,我把初三上半学期的数理化三门课全部讲了一遍,初三学期开始,每天晚上和周末都要辅导他功课,和他一起做题,儿子的成绩确实有所提高,但距离考上特别好的高中还是有点差距,仍需要努力。

做儿子的习题

今年读了不少书,《谷歌和亚马逊如何做产品》、《幕后产品:打造突破式产品思维》、《成为乔布斯》、《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创新公司 皮克斯的启示》、《敏捷团队绩效考核:KPI、OKR和360度评估体系的应用与实践》、《一往无前 雷军亲述小米热血10年》、《生生不息 一个中国企业的进化与转型》、《我在小米做爆品》、《未来算法》、《能力陷阱》、《底层逻辑》、《闭环思维》,其中《成为乔布斯》从另一个侧面讲述了乔布斯的故事,让我坚定了持续打造团队、追求卓越的决心。上半年研究AI,所以阅读好了几本深度学习的技术书籍,《TensorFlow深度学习算法原理与编程实战》、《人工智能数学基础》、《机器学习实战:基于Scikit-Learn、Keras和TensorFlow》、《Python深度学习》、《TensorFlow深度学习——深入理解人工智能算法设计》、《深度学习推荐系统》,还学习了几门“极客时间”网站上的在线课程,《推荐系统三十六式》、《深度学习推荐系统实战》、《TensorFlow 2项目进阶实战》、《朱赟的技术管理课》。在背单词的“扇贝网”上的打卡记录是2085天。

读书

今年由于辅导小朋友功课的缘故,平日没怎么跑步,也就是在周末2天跑跑,但每天晚上吃的很少,体重没有明显反弹,算是保住了去年减肥的成果。

疫情一直不消停,加之小朋友学业紧张,一整年都没有出去旅游,等明年中考结束,疫情有所好转,一定带着家人好好出去玩玩。

2022年,在工作中希望达成“数据加密升级”、“微服务架构改造完成”等几个目标,提升团队整体综合素质,持续创造价值。生活中希望儿子能考上理想的高中,家人身体健康。最后还是希望疫情能早日结束,所有人都过上正常的生活。

封面图片:家里露台上的葡萄架,拍摄于2021年8月7日。

2020年度总结

2020年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将是难忘的一年。

年初,新冠疫情来势汹汹,很多行业都受到冲击,对于我从事的旅游酒店行业来说,冲击尤为严重,加上无法外出,在过年期间,我就将办公室退租了,和同事在家办公。在产品上,我们开发了酒店预售,完善了会员功能,开发了微信、支付宝、百度、今日头条的多端直销小程序,但业务推广不好,产品并未得到实际的应用,也没有营收。

时间到了年中,我还是选择了去做职业经理人,加入了一家面向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公司,管理近百人的研发团队,这个行业对我来说是全新的,所以我也重新开始学习业务,熟悉系统,了解团队中的每个人,经过半年时间,我也融入了团队,并为团队制定了新的KPI,组织每周技术培训,搭建了Scrum敏捷开发体系,在年底时,主要的开发小组都已经采用Scrum进行开发了,当然写代码也没生疏,开发进度紧张的时候也会参与到编码中。

再次创业铩羽而归,让我深深的思考创业,创业这件事情大概率是要失败的,不成功的因素太多了,此次创业,产品上已经用最少的资源,实现了核心需求的功能,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业务上的支撑,产品无法推广。另外,我也深刻的感觉到,创业越来越难,第一,创业成本高,人力、市场等等成本每年都在增长,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创业越来越依赖于资本,白手起家成功真是梦想;第二,针对旅游行业来说,毛利实在太低,这并不是一个利润丰厚的行业,这个行当里的从业者真是赚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除非是有规模的平台,高额的技术投入换不回相应的利润回报,根本没有投入产出比可言;第三,行业互联网巨头,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垄断,为保证自身利润,向资源方抽血,利用大数据,对用户杀熟。在旅游行业,这几年来都没有出现革命性的创新产品,C端流量被携程、飞猪、美团几家瓜分挟持,在既有游戏规则下,也很难诞生出优秀的创业企业。

互联网C端流量已到瓶颈,但出现了一些新特性,即公域流量向私域流量转移;传统线上媒体形态向新媒体形态转移;C端消费受KOL、KOC、社交化、社区化的影响日趋明显,获客渠道也随之呈现多元化、分散化;计划性消费向随意性消费转移等等。今年受疫情影响,直播带货异常火爆,感觉商家如果不做直播带货,就要被淘汰了,但其中是否有MCN机构刷单刷流量,商家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目前实物商品的直播带货的闭环已经基本完善,但对于旅游酒店这类线下有时效的服务类的产品,完善的闭环还未形成,如果说旅游酒店行业创新还存在机会的话,我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另一方面,我认为在任何时期,内容都是有生命力的,这点我体会非常深,做互联网这么多年,我觉得做的最好的还是1999-2000年期间做的个人网站,是通过内容聚集了一大批忠实的用户,20年时间,内容的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文字到图片再到视频,从中央化产生内容到UGC,从PC端到移动端,但内容的本质没有变化,优质的内容总是受追捧的,踏实的产出优质的内容,将内容转化成流量最终变现,也是另一个创业的机会。

今年读了几本书,吴军博士的《全球科技通史》、《态度》、《格局》、《信息传》,由于再次带团队做敏捷,所以又读了《敏捷软件开发:Scrum实践指南》、《敏捷软件开发:用户故事实战》、《敏捷转型,打造VUCA时代的高效能组织》、《精益产品开发原则、方法、实践》,还有管理类的《OKR工作法》、《技术领导力》等;

今年我还是做了一件成功的事情,就是减肥,我曾在2016年的一篇Blog里说道,自己要坚持减肥,但这么几年来,在减肥这件事情上一直没做到,也没坚持下来。体重超标会引发很多健康问题,而且我发现这世界上优秀的人基本没有胖子,成功人士在身材保持方面的自律同样是极度的严苛,所以从今年9月份开始,我下定决心减肥,每周至少5天跑步,每次跑4公里加1公里快走,周末时还会增加HIIT运动,同时控制饮食,每天晚上吃的很少,还是以蔬菜为主,几个月基本没有吃过大餐、甜食和饮料,终于到12月底,我的体重从8月最高接近87kg降到了75kg左右,体脂率从27.5%将到了23%左右,肚子是明显下去了,虽然还有些超标,但相信随着减肥的继续进行,身体状况会越来越好。其实任何困难的事情,是要认真坚持,都是可以做到的。

前2年创业,英语的学习有些中断,今年我继续了英语的学习,目前在扇贝网上的打卡记录是1752天,后续会增加更多阅读和听力的训练。

由于疫情的原因,今年没有出国旅游,只是在8月份的时候,带着家人去了趟浙江绍兴,参观了一下鲁迅故居,让儿子看了语文课本中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难过而又难忘的2020年就让它过去吧,2021年,在工作上希望能把目前的这支团队带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公司输出更有价值的东西,在生活上希望家人健康,孩子学业进步,希望疫情能尽快结束,让大家过上正常的生活。

图片:杭州西湖,拍摄于2020年8月16日。

2019年度总结

2019年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创业维艰”。

给客户交付的产品在年初就上线运行了,但在这一年中,产品都在不断的迭代升级,在整个产品研发的过程中,没有走弯路,这确实源于我对酒店业务的积累。

我一直在仔细思考我自身的价值,对于酒店的技术体系来说,从中央预订系统到会员管理系统、从分销到直销、从PC到移动APP,再到大数据商业智能,我确实清楚的知道搭建一个完整的酒店技术系统所涉及的各种技术与业务细节,甚至我作为一个外包开发商,反过来给我的客户讲酒店业务。

我虽然沉浸在产品细节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但运营公司,不同于做产品,公司需要生存,几乎每一天,都在思考接下来的资金从何而来,煎熬与焦虑时刻伴随,无法平静。

2019年大的经济环境不好,酒店的生意也不好做,处处让你感受到深深寒意,互联网行业萧条,似乎一整年也没有出现现象级的产品,时不时还会爆出清盘或裁员的消息,2020年的形式依然不会有很好的改观。但通常危与机是并存的,在泡沫破裂或经济危机中生存下来的人,往往走向成功。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是让你的客户赚钱,就好比酒店这门生意,核心在于让业主赚钱,在这样的过程中实现你的价值。

2019年值得高兴的事情,是在5月份的时候,我MBA毕业了,5月中的两周时间,我在美国参加了论文答辩和毕业典礼,并且我们小组在美东游览了一圈,去了纽约、尼亚加拉大瀑布、华盛顿、费城,美东的风格和美西不一样,相比来说我还是更喜欢美西一些。

展望2020年,希望我们在既定的业务方向上坚持下去,虽然创业依然艰难,但希望看到转机。

感谢这一年以来支持、关心、帮助过我的人,是你们给予我前行的力量。


图片:华盛顿纪念碑,拍摄于2019年5月21日,华盛顿

2018年度总结

一年一年总是过的很快,这是我连续第四年写年度总结。

2018年对我来说过的有些曲折,在4月份的时候我离开了前前后后工作了8年时间的锦江,离开的原因,可以看我之前发的《再见锦江》,我走之后,团队也解散了,大家各奔东西。

从锦江出来后,我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呆了大概3个多月,传统公司完全没有互联网的基因,实在不适合我,在经过了仔细思考之后,还是选择自己创业,创业的方向是我最熟悉的旅游酒店分销。

这已是我第三次创业,这次创业我并不想谈什么梦想,不想改变世界,也不想改变行业,我只想做一个务实、靠谱,不装B,不演戏,让客户满意,让员工幸福的公司。

选择创业也就意味着再次开始自我煎熬的生活,一切事情都要自己动手了,配云主机,装服务器,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虽然近几年没有怎么系统的写过代码,但技术对我来说,捡起来还是件容易的事情。Linux下的Shell还是行云流水,十六七年的Java开发,我仍要再次深思架构,技术的底子在,学习新技术也很快,用一周的时间学习Vue,之后就上手全栈开发了,放了多年的CSS也重新拾了起来。好的是,这几年产品开发的基础好了很多,很多开发框架越来越成熟,很多事情不用从零开始,这与大型互联网公司对开源社区的贡献密不可分。

公司从9月份正式开始,到12月已经顺利完成产品一期的开发,比之前的计划还增加了很多新功能和特性,虽然公司人不多,但效率出奇的高,我有个粗略估算,有些功能如果由原来的开发团队开发,估计要1-2个月,而我们只要2-3天就完成了,真正意义上做到了持续交付和精益创业。在锦江时,敏捷开发也做了多年,但做到后面,越来越流于形式,大多数迭代都无法正常完成,总有Story被延入下个迭代,更多的需求和想法排不进来。敏捷的本质还是高效和响应变化,是对开发个体能力极高的要求,所以不要把敏捷当成自己平庸的借口。一个公司或团队根本不需要很多人,Instagram在被Facebook以10亿美金收购的时候只有13个人。

创业给我另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孤独,我前一段时间看到一篇文章,讲求伯君当年做WPS,说“开发之苦不是病魔缠身,不是身心憔悴,而是孤独。”我突然感同身受,WPS求伯君写了12万2千行代码,我也统计了一下我们产品的代码,大约30万行,我估计我自己写了不到10万行,每天工作15个小时左右,有时候一天也说不了几句话,就听到键盘的敲击声,在把产品做到极致的过程中,享受着孤独。

今年没怎么读书,就是因为再次创业,又读了孙陶然的《创业36条军规》,给自己些坚持下去的力量。

MBA的学业就快完成了,课程已经结束,小组在写毕业论文,明年5月去美国答辩后就可以毕业了。

在11月份的时候,我认识多年的著名天使投资人查立老师,邀我参与一家杭州做智能酒店自助设备的公司,这家公司刚刚拿到查立的天使轮融资,发展势头良好,整个团队高效投入,是高速发展的创业公司应有的样子。

今年我还做了一些反思,在之前的团队管理工作中,我仍然犯了“手软”的错误,我一直是一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更多的是希望员工通过自我驱动来不断提高,但我发现,这样的方式,只会培养出一帮小白兔,真正优秀的人,总会经历很多苦难和压力,对团队不能“手软”,必须严格并近乎残酷的要求。

2019年,希望公司在技术产品平台不断完善的同时,业务上也有所发展,把工具、营销、智能设备结合起来,深耕旅游酒店行业,让公司稳健前行。

创业日记-写给年轻人

时隔5年,我再次踏上创业之旅,站在充满机遇、挑战和困难的创业之路的起点,在这个时刻我想对年轻人说几句。

我已经不再年轻,我很羡慕90后的年轻人,这次创业也想找一些年轻人加入,新一代的年轻人,有想法,有个性,对于新事物、新技术的理解和接受度都要快,他们充满活力和创意,不太拘泥于常规。

前一段时间,一个以前的同事邀请我去参加他们在浦东软件园举办的一个德州扑克的活动,通过德州扑克的教学,为大家提供一个社交的机会,参加的人有创业者有投资人等等,参加这次活动的大多是年轻人,里面有一半在做区块链,而且不少人有过创业经历或正在创业,我突然感觉到,在张江这个地方,创业创新的活力就要比浦西好很多,这些年轻人充满激情,为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或梦想在奋斗。

而反过来看另一部分90后,在外面的世界里都在谈论区块链、AI人工智能、创新创业的时候,这部分人还在为房子、车子纠结,固守着自己的舒适区,在20几岁的年龄思考4、50岁需要考虑的事情,总会把稳定、风险放在嘴边。

年轻人最大的资本就是年轻,不怕失败,就算失败,有的是时间可以再来,“那些从一开始就选择放弃的人,他不会失败,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失败了,失败并不可怕,害怕失败才真正可怕”,我还想说另一句话:“人生充满风险,但最大的风险,是不敢冒风险。”年轻人在年轻的时候,应该不顾一切的选择一次,选择梦想或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亦或是选择一个能给你梦想的领路人。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当我们老了抱着儿孙玩耍时讲不出自己当年的故事。人生更大的悲哀,在于当我们濒临死亡是,有太多的事情还没去做,有太多的体验还没体验到。而创业,就是一种最大限度扩展你生命体验的生活方式。”–《创业36条军规》

如果你是一个有梦想、敢创造,也热爱互联网、技术和旅游的年轻人,非常欢迎你加入我们的创业团队。

关于帛荷科技,上海帛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从事旅游分销系统研发、技术咨询的互联网技术企业。团队核心成员,均来自于中国最大的旅游酒店集团和知名互联网公司,并拥有10年以上酒店、旅游分销以及旅行社行业经验,成功打造过旅游酒店行业CRS(中央预订系统)、CRM会员、移动APP、大数据智能推荐等多个系统应用。

帛荷科技致力于打造先进的旅游S2B分销系统,为旅游行业供应端和分销端创造价值,让旅游分销更简单。

2015年度总结

2015年一晃就要过去了,写上一篇Blog还是在15年初的时候,时间过得好快。

2015年是非常辛苦的一年,自我感觉比在创业公司还要辛苦,这一年,完成了集团CRM的整合,网站的整合,以及新的移动应用的开发,面临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

年初时,由于集团收购了一家欧洲的酒店集团,所以在春节前,去了趟法国巴黎进行调研,这也是我个人第一次踏出国门,对巴黎的印象不错,以后一定会带着家人再去一次。

过了年,一直到6月中,是今年最忙碌的一段,几个整合项目齐头并进,不断出现各种问题,不停的解决问题,协调进度,在上线前,我们整个团队连续20多天没有休息,每天都是披星戴月,凌晨下班。我们很多员工,在上线前都没怎么回家,就住在公司傍边的酒店,实在是没衣服换了,才回趟家拿衣服。我自己出现极度紧张导致无法入睡,血压升高,半夜去医院的情况,还好没有什么大恙。

项目在时间点上线,但问题仍然很多,特别是部分系统极不稳定,经常宕机,而且恢复时间极长,当时是非常让人崩溃的,内心里极度痛恨Oracle,他们的产品怎么会有这么多问题,但唯一能做的就是坚持,不断的排查问题,寻找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下半年忙碌的情况好于上半年,通过升级硬件、数据库,增加监控等方法,系统已经进入比较稳定的状态。

2015年也是考验团队的一年,有句话叫:“每个牛人都有一段苦逼的经历”,相信这一年,很多团队成员经历了他们在职业生涯中最苦逼的一段时光,但有磨练就有成长,相信这一年也是他们最快速成长的一年。

个人技能方面,在今年研究了Python,也用Django框架做了点东西,感受是无论Python,还是之前使用过的PHP或ROR,在网站前端开发方面都比Java要高效许多,但公司技术栈还是以Java为主,引入PHP或Python做大规模使用比较有难度。同时我后知后觉的研究了一下Maven和Git,虽然这些东西大家都已在使用了。在下半年的时候,公司接触到一支从Google出来的创业团队,做Docker集群,我们已经与其展开在Docker方面的合作,预计在明年上半年,我们将把部分应用迁移到Docker上。

今年读了几本书,有《从0到1》、《创业维艰》、《孵化Twitter:从蛮荒到IPO的狂野旅程》、《创业时,我们在知乎聊什么?》、《增长黑客:创业公司的用户与收入增长秘籍》、《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从领先到极致:互联网时代下的创业、创新与管理哲学》,还有几本没来及看的《硅谷百年史》、《硅谷之谜》、《信号与噪声》,这些书都不错,但好像都和创业有关:)

英语的学习一只没有中断,在扇贝网上背单词的打卡已经将近800天了,现在每天在下班回家的地铁上,都听一篇ESLPOD的Podcast,提高听力水平,ESLPOD的内容非常好,也推荐给大家。

年中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去了一趟泰国普吉岛,这也是第一次全家出国。以前一直忙工作,但以后要多带孩子出去旅游,让他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开阔眼见,增长见识。

关于创业,在5月份的时候,应查立老师的邀请,我去起点创业营做了一个“创业分享”的演讲,与创业者在一起总会感受到激情,创业者无论成功与否都是好样的,希望还有机会能去创业。

展望2016年,我还是会重点培养团队,产品方面精雕细琢,同时重点在移动产品方面发力,技术架构需要演进,逐步摆脱Oracle的束缚,由重变轻,Docker将是一个重要的尝试。

创业之2011年总结

现在已是2012年的1月底了,似乎现在写2011年的总结有些晚,但还是写一下吧,也算一个心灵备忘录。

2011年我仍然在创业路上,相比2010年,11年确实有了不少的进步,首先表现在团队方面,在去年的上半年,我都还在为团队头疼,主要是人力缺乏,招不到人,同时已有成员能力不足,详细可见我之前的一篇文章《创业之用人之困》,到后半年,经过不断的大浪淘沙,研发团队的骨干力量终于开始形成了,出现了几个优秀的可以挑起大梁的人物,剩下的年轻工程师虽然经验有限,但在态度上和责任心上表现的不错,也非常上进,愿意学习,我终于可以把手中的一些事情交给他们去做了。

产品方面,我们除了已有的星点调查,在2011年,推出了社会化网络营销平台–“星点网”和移动互联网应用–“星点无线iPhone版”,“星点网”还在不断深入,“星点无线”也即将推出Android版本,总体来说,产品布局在2011年已经形成。

个人技能上来说,主要的提高是掌握iOS开发技术,已经独立的开发公司的iOS应用,并在App Store上架了2款应用,分别是“星点无线”和“星点调查 for iPad”,Java方面没有过多的研究,似乎新的框架和技术出来的也比较少。PHP一直在用,我们使用的框架也比较固定,不会生疏。一直很想对NoSQL有更深入的研究,比如我们已经在使用的MongoDB,和现在非常热门的Redis,由于平时太忙,没有做更多的测试。在系统架构方面,现在表现尚可,但也想做更多的测试,以验证当前架构的稳定性,特别是将来会遇到的大访问量情况的应对策略。

一年中,时刻感受着创业的各种压力,应对各种之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创业确实是对人最大承受力的考验,我的最大感受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创业,在不能创业的大多数来说,能成为人才的人也很少,优秀的人才都是大家求之不得的。

在2012年中,我仍然要着力做的事情是团队建设,只有团队真正起来了,我们创业的目标才能实现,同时要专注、专注、专注,沉下心来把各个产品做好,真正的满足用户的需求,在无线和O2O领域有所建树,同时在运营方面也多参与,找到突破点。总的来说,还是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我们公司已经成立快2年时间了,只有优秀的文化才是我们真正前进的动力。

读乔布斯传

读完乔布斯传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从当时以沉重的心情读完最后一页到现在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乔布斯是如何让苹果如此的成功?

这本传记是唯一一本乔布斯授权的传记,总体来看,比较清楚的描绘了乔布斯这个人,他从为人上来说绝对算不上高尚,甚至有些刻薄,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我思考的是为什么他能够真正的改变世界。

机遇,如果没有他的合伙人沃兹,不可能有苹果的诞生,不可能有第一桶金,当然也是因为个人电脑的时代,特别是有了Apple II,可以让乔布斯在Macintosh上折腾,Macintosh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在商业上并不太成功。

挫折与基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乔布什出走苹果后的NeXT公司的NeXTSTEP系统,是现在Mac OS/iOS的基石,奠定了这10几年来的高速发展的基础,我在做iOS开发时,越来越感觉,这套体系,绝对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出来的,确实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正是苹果这么多年来的积累,才造就了现在iOS的辉煌。

人才,“你要么是天才,要么是笨蛋”,这是乔布斯看人的原则,也就是说没有中间层的人。在苹果,汇集了世界级的顶尖人才,使得创新、创想变成了现实。

至简,从简单到复杂容易,但由复杂到简单,而且是极其的简单,才是真正的难,乔布斯善于由繁到简,而且极其准确。

远见,乔布斯总能比别人多看到未来几年,能使其产品领导世界电子消费品的时尚潮流,这一点,是学不来的,只能说这种眼光与思维,是与生俱来的。

可以说,这个世界,在一段时间里很难再出现乔布斯一样的人物,中国有些人刻意模仿乔布斯,甚至提出要培养乔布斯式人才,这让人觉得非常可笑,乔布斯与苹果的成功,有偶然也有必然,只有伟大的创新才是前进的源泉。